18.校園綠建築報告-育達高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8.校園綠建築報告-育達高中.doc

校園綠建築 姜孋玲 前言 地球暖化,環境異常的新聞日益頻繁,動植物暴露在滅絕的危機中,全球性的糧食與用水短缺也已開始,環保問題成為大眾不得不面對的議題,為了反應這個趨勢,因大量廢棄物丟棄而被稱為「環保問題元兇」的建築業,針對建築物通風不良、節能設計不當,造成都市氣候高溫化,家家戶戶使用空調,加速都市更加炎熱的惡性循環,嘗試了雙層外牆減低熱能的外牆系統等設計,另一方面,台灣是世界上使用鋼筋混凝土建築物最多的地方,每年砂石的需求量中約有五成的砂石都是盜採的,造成嚴重的國土流失、橋樑破壞、道路受損,台灣大淹水的災難,大部分起因於城鄉環境過度不透水化,大地喪失了水之涵養力,地表逕流量暴增而引起的,所以為了緩和都市建築環境惡化的問題,以環保為導向的「綠建築」乃是建築政策上最有效的對策,自九十一年元月起加強查核建築物節能設計,並針對總造價在新台幣伍仟萬元以上之公有建築物進行管制,需先通過綠建築標章之評定,始可發包施工。另外建立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機制,逐年消化建築廢棄物,其實施方針則是逐步增加新建案中使用回收建材之比率。   總之,為台灣自然環境之永續經營,建築產業亟需轉型提昇技術水準,共同締造低衝擊、高品質之生態環境。 文獻探討 一、 我國綠建築的定義 「綠建築」在日本稱為「環境共生建築(Environmental SymbiosisBuilding)」,歐洲國家稱為「生態建築(Eco-Architecture)」或是「永續建築(Sustainable Building)」,美、加稱為「綠建築(Green Building)」等,主要是強調生態平衡、生態效益、物種多樣化、資源回收再利用、再生能源及節能、降低環境負荷,「以人類的健康舒適為基礎,追求與地球環境共生共榮及人類生活環境永續發展並消耗最少地球資源及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物,即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建築物」。 二、我國「綠建築」之目的 我國綠建築發展萌芽於能源危機的衝擊,接著為因應環保趨勢及推動永續發展的共識與潮流,1999 年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正式建立「綠建築標章」認證制度,並接受各界申請。其目的為:建立評估系統,期能掌控國內建築物的耗能、耗水、排廢及環保等相關議題,營建相關業者需依本「綠建築標章制度」之評估系統進行設計,以確實達「生態、節能、減廢及健康等」之建築物,同時消費者能依據「綠建築指標」來選擇居住環境,可獲得「節能、省水、減廢、衛生、舒適、健康及環保等」之目的。如果從地球環境立場考量,符合現代世代的發展不能損及未來世代可享有同樣發展的機會,達到健康、安全、平等及永續等四大目標,不但降低人類活動對居住環境所造成破壞,更能加強建築與環境共生的理念,為 建築問題尋求可滿足生態環境的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三、綠建築設計的三大原則: (一)減少資源消費:包括能源、建築原物料、水和土地。 (二)減少生態負擔:包括溫室氣體排放、破壞臭氧層的物質、固體和液體的廢物。 (三)改進室內環境品質:包括空氣、溫度、採光及音響。 ? (資料來源:哥倫比亞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雷蒙柯爾) 四、綠建築的六大目的 (一)促進建築與環境共生共利,永續經營居住環境。 (二)落實建築節約能源,持續降低能源消耗及減少二氧化碳之排放。 (三)發展室內環境品質技術,創造舒適健康室內居住環境。 (四)促進建築廢棄物減量,減少環境污染與衝擊。 (五)提昇資源有效利用技術,維護生態環境之平衡。 (六)獎勵並建立綠建築市場機制,發展台灣本土亞熱帶建築新風貌。 五、綠建築的九大指標 (一)生物多樣化指標    所謂「生物多樣性」係在於顧全「生態金字塔」最基層的生物生存環境,亦即在於保全蚯蚓、蟻類、細菌、菌類之分解者、花草樹木之綠色植物生產者以及甲蟲、蝴蝶、蜻蜓、螳螂、青蛙之較初級生物消費者的生存空間。過去許多人談到生態,就以為是要去保護黑面琵鷺、台灣彌猴或梅花鹿等樣版動物,殊不知生活於我們屋角石縫下的蟾蜍、蜈蚣,或長於枯樹上的苔蘚菇菌均是貢獻於生態的一環,然而,唯有確保這些基層生態環境的健全,才能使高級的生物有豐富的食物基礎,才能促進生物多樣化環境。 (圖片來源.tw/greenfp921007/c3.html) (二)綠化量指標    所謂「基地綠化」就是利用建築基地內自然土層以及屋頂、陽台、外牆、 人工地盤上之覆土層來栽種各類植物的方式。 (圖片來源.tw/greenfp921007/c3.html) (三)基地保水指標 基地的保水性能係指建築基地內自然土層及人工土層涵養水分及貯留雨水的能力。基地的保水性能愈佳,基地涵養雨水的能力愈好,有益於土壤內微生物的活動,進而改善土壤之活性,維護建築基地內之自然生態環境平衡。 (圖片來源.tw/greenfp921007/c3.ht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