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水文地质图说明书.》.doc
中国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前 言?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地貌形态多变,地质构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样。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在我国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但对其大规模的开采,还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在全国范围开展了水文地质普查与勘探工作,对地下水的分布规律、赋存条件开始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各种不同比例尺水文地质图件的编制。在50年代后期,地质部水文地持工程地质局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完成了1 :300万比例尺《中国水文地质分区图》的编制;60年代进行了华北平原、松辽平原等较大的水文地质单元的编图及全国性1:1000万比例尺图件的编制;70年代末,地质部系统各省(区)水文地质队完成了全国大部分地区(除个别边远及高山地区外)1:20万比例尺的水文地质普查任务;1979年在全国地质系统的水文地质工作者及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编制和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地质图集》。此后,各省范围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图幅和个别省、市的水文地质图集,也相继编制完成。
这次1:400万比例尺《中国水文地质图》的编制,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进行的。该图是全国1:400万比例尺水文地质图系的基础图幅。其编制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总结、系统分析我国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研究我国全疆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分布规律,为深入探索地下水形成、分布变化规律提供基础资料;对全国各不同区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为国家经济展规划、基本建设部署提供区域性水文地质资料;并供有关院校教学参考及专业间学术交流。
关于编图资料:水文地质方面,主要是依据各省、区、市区域性水文地质资料、水文地质普查成果和中、小比例尺水文地质图件等实际资料;地质资料主要参照了1:400万比例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并应用1:150万比例尺《青藏高原地质图》对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了补充;基础底图资料源自中国地图出版社第9版1:400万比例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另外,参考补充了全国性沙漠分布图和冰川冻土图中的有关资料。
图件的编制是在张宗祜所长的指导下,由焦淑琴、戴喜生两同志负责完成编稿,中国地图出版社李兆星同志负责地图编辑。图幅说明书曾由阎锡屿高级工程师审阅。在图件编制过程中秦毅苏主任参加过编制方案的讨论,董凤岐副所长参加了编制方案的拟定和编稿图件的审查。地矿部顾问委员会陈梦熊高级工程师和贾福海高级工程师、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司辛奎德总工程师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任福弘副所长等给予了各方面的指导。另外,在编稿后期,贾建芳同志协助过编稿底图修改稿的清绘,董华同志协助统计资料、制作总色样和校对工作。
本图件的编制,利用了全国各省、区、市区域水文地质工作成果,同时参考了全国性有关图件及其文字说明。在此,谨向全国各省、区、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图出版社等有关单位,致以衷心感谢。
图件的编制原则和主要表示内容
1:400
编图内容反映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区域研究程度和资料的均衡情况。本图作为大区域的图件,以表示浅部地下水为主,并在以地质因素和自然因素为基础的前提下,主要表示区域地下水赋存类型,并以其含水岩层的相对富水程度为主导因素,探索各不同地区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差异。
地下水赋存类型的划分,既考虑所在区域自然单元特点,又注意到地下水赋存的含水岩类及其空隙性质。各含水岩类按其富水特征进行组合,并相应地结合区域地貌条件和构造关系确定其分布范围。
关于地下水水质的表示,主要从大区域的人畜饮用、农田供水和工业供水的水文地质条件出发,注意分析其供水区域的水质变化规律。
对于区域性研究程度较高,以及国民经济重点发展地区,着重表示其地下水埋藏特征,以提供地下水开发的远景。
为展现地下水的天然出露,揭示地下水的区域性补给、迳流以及与地表水相互转化的特点,重点表示了部分大泉、名泉、温泉和地下暗河等有关水点。
关于图件的表示内容,是根据本图反映全国区域性水文地质条件及水质、含水岩层富水程度变化规律的要求,具体分为以下几方面:
1. 突出表示不同地下水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其含水层的富水程度。依据含水介质的不同,对地下水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在每个基本类型中,按其地貌条件含水岩层的分布、埋藏的差异,进一步划分亚类,具体划分如下:
(1). 松散沉积物孔隙水
①堆积平原冲、洪积层孔隙水
②山间盆(谷)地冲积层孔隙水
③滨海平原冲、海积层孔隙水
④内陆盆地山带冲、洪积层孔隙水
⑤黄土高原黄土层孔隙水
⑥沙漠风积砂丘孔隙水
(2). 基岩裂隙水
① 丘陵、高原碎屑岩裂隙水
② 山地、丘陵岩浆岩裂隙水
③ 山地变质岩裂隙水
④ 熔岩孔隙裂隙水
(3). 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