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轮复习】.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轮复习】.ppt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包给农民使用。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实质: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使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思考: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化? 是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调动了,改变了,推动城市改革.乡镇企业、非农产业空前发展。 厦门 深圳 珠海 海南 汕头 上海浦东金融贸易区 背景不同: 目的不同: 结果不同: 当今的开放是党和政府为了发展本国经济;近代的开放是列强为了满足其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当今的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近代的开放使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 当今的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近代的开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的被动开放。 思考:当今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的“开放”有哪些区别呢? 改革开放群英谱 邓小平 胡耀邦 赵紫阳 任仲夷 万里 项南 * * * * * 第2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个人,和一个时代!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国只用一代人的时间,就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代人才取得的成就。 ——世界银行评价 1840年 1949年 1956年 1966 1976 1978 2010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 文革十年动乱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1、背景:在徘徊中前进 原因 客观上:“文革”烂摊,暂难收拾; 主观上: “两个凡是”,阻挠前进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学科网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要坚决拥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实质:坚持“左”的错误,反对否定“文革” “两个凡是” 危害:①完全违反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维护个人崇拜,并制造新的个人崇拜; ②在实践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得不到纠正。 历史知识小补充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目的: 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结果: 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 意义: 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思想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北京 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思想 路线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政治 路线 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回归八大) 组织 路线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伟大 决策 实行改革开放 文革:个人崇拜与教条主义泛滥 文革:“阶级斗争为纲” 文革:两个反革命集团控制国家权力 文革:体制僵化、社会封闭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新领导形成 新道路开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时期 党和国家的伟大历史性转折 三条路线的 拔乱反正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开始 第三次 第二次 第一次 内 容 背 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开辟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 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在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 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巨变 第三次 第二次 第一次 任 务 结 果 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辛亥革命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维护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万里与安徽农村改革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要吃米,找万里。”邓小平也说过: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万里同志是立了大功的。1977年6月到1980年,万里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他率先搞起了“省委六条”,既而做出“借地度荒”、“联产计酬”、“包产到户”等一系列决策,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万里晚年用了“惊心动魄”四个字来描述这段经历,他说:“安徽的农村改革是在顶着巨大的压力,冒着政治风险,挣脱着沉重的精神枷锁的情况下进行的,步履十分艰难!”  问题探究: 农村为什么要改革?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产生了什么意义? 头遍哨子

文档评论(0)

我的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