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传播PPT.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关传播PPT.ppt

第八章 公共关系传播 学习目标 主要内容 本章小结 思考练习 知识结构图 主 要 内 容 第一节 传播要素及传播种类 第二节 公共关系传播原则及媒介 第三节 公共关系传播技巧 第四节 整合营销传播 第一节 传播要素及传播种类 一、传播要素及模式 二、传播种类 三、传播效果比较评估 一、传播要素及模式 (二)传播模式 申农模式后来在20世纪60年代经修改增加了反 馈线路,使其对传播的概括更准确,更接近实际情 况,见图10-2。 传播的三种类型,见图10-3。 (一)传播效果层次 针对公共关系的目标和公关传播的目标评估, 传播对于受者的影响可以达到四种程度,见图10-4。 (二)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 第二节 公共关系传播原则及媒介 (一)目的明确原则 (一)大众传播媒介-新闻媒介 第三节 公共关系传播实施技巧 (一)选择事实 (一)广告分类 公共关系广告又称间接广告,它可分为 两种,如表10-1所示。 (一)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要提高这一能力,应注意从以下七个方 面努力: (1)利用邻近性因素; (2)利用相似性因素; (3)利用补偿效应; (4)利用情感相悦效应; (5)利用仪表的魅力; (6)培养人际吸引的个性品质; (7)利用增进人际吸引的情境因素。 (二)人际交往的几个误区 公关人员常接待投诉及应付各种情况, 掌握以下技巧,见图10-8。 由于组织的生存、发展与公众舆论密切 相关,它与公众的联系在许多时候要依靠新 闻界的帮助才能完成,因而,与新闻界的联 系就成为种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公共关系。 接待工作一般包括接待来访者、拜访别 人、写信、打电话等。 第四节 整合营销传播 整合营销传播是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 形式的传播方式,传递本质上一致的信息, 以达到宣传目的的一种营销手段。 所谓4P′S,是指产品(product)、价 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 (promotion)。 IMC产生的主要依据是传播媒介发生了重大变化。 传播媒介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见图10 -9。 整合营销传播的内涵,见图10-10。 首先,整合营销传播的重要意义在于它 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念; 其次,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本身仍在探索 之中,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再次,在中国进行整合营销传播活动会 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 传播是公关三要素之一,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中介。信 息要靠传播方能流传,策划的成果、CIS、企业文化、公关 活动最终都要落实到传播上。传播的地位十分重要。 本章通过分析传播的要素和分类,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传 播,通过公关传播原则及媒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公关传播 的工具和传播的要求,特别是增加了网络媒介与手机媒介的 介绍,增强学生对新媒介的了解。通过对公关传播实施技巧 的介绍,告诉公关人员怎样去传播、怎样加强传播效果。 整合营销传播是传统公关教材中没有的新内容,它是对 以往工作经验的总结,是公共关系在经济主战场可以借助的 有效方法。从4P′S到4C′S是一种理念的革新,有利于系统 地实现传播目标。 怎样理解传播的要素和种类? 公关传播要遵守哪些原则? 公共关系可以利用哪些传播媒介? 怎样提高传播的效果? 怎样理解整合营销传播? 知 识 结 构 图 1 2 3 4 5 返回 * * 了解传播的要素及种类、4P’S与4C’S; 理解公关传播的原则和媒介,传播效果比较,整合营销传播; 掌握公关传播实施技巧。 返回 返回 返回 (一)传播要素 1.信源; 2.信宿; 3.信息; 4.媒介; 5.信道。 传播模式是传播要素的组合形式,是现代传播 显示、展示传播过程和结构、揭示各要素之间相互 关系的理论形式。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为申农模式, 见图10-1。 图10-1 申农模式图 图10-2 修改后的申农模式 返回 二、传播种类 图10-3 传播的三种类型 返回 三、传播效果比较评估 图10-4 传播效果的四个层次 1.传播媒介 2.信息的内容与表现方式 3.信息的重复 4.受者接收信息的条件 返回 一、公共关系传播原则 二、公共关系传播媒介 返回 一、公共关系传播原则 (二)双向沟通原则 1.创造沟通的共识区域,见图10-5。 图10-5 共识区域图 2.具备反馈意识 1.A—A式平行沟通 2.情感沟通 (三)平衡理论原则 (四)有效沟通原则 图10-6 有效沟通原则 影响与公众有效沟通的因素,见图10-6。 返回 二、公共关系传播媒介 (二)网络媒介 (三)手机媒介

文档评论(0)

我的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