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赤壁教案
《文赤壁》教案
汉本0901 向贤文 2009301010104
一:章节、题:
高一《语文读本》第一册、《文赤壁》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学过《荷塘月色》等散文 ,感受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进行过初步的鉴赏。一般能说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但学生主要还是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雪峰·飞天》、《观战笔记》等,主编中国载人航天科普读物《飞天梦圆》。作品曾获《人民文学》创刊45周年优秀作品奖、全军文艺新作品一等奖、八一文艺奖、中国诗人奖、鲁迅文学奖、首届郭沫若散文随笔奖。”
(2):简述阅读要求“下面请大家自读课文,读时思考这样三个问题”:
a:开篇作者不直接说远远望见苏东坡的雕像,而说苏东坡,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
b:文章反反复复地写到文赤壁的全部意韵都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请问究竟有哪些阴差阳错?
c:文章最后一段说苏东坡也打了一场胜仗,请问苏东坡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3):同学看完之后,进行分组讨论,交流三个问题,然后在全班交流答案,对于不解之处,教师答疑。重点分析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依据关键词,快速全面地思考问题。
(4):教师总结:“通过三个问题,初步了解了作者心中的苏东坡及文章的主要内容。”
3:品味语言(学生):
(1):老师从开头范读课文,读到“毕竟江面已远”然后请几个同学分别读一下课文,其他同学画出认为文章中写的耐人寻味的地方。”
(2):读完之后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画出的地方及自己的见解,与其他同学讨论一下所画之处的韵味及妙处,并作记录;
(3):全班交流总结,分别请同学起来叙述自己所画的地方及妙处,教师随时板书总结,对每一处提出的问题分析完后,全班有感情的齐读一遍,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包含的情感及修辞手法,体会散文的文字美。
①,主要语句有:
a:“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
b:“江山如画,逝者如斯!”
c:“他去世已有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d:“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
e:“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诵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
f:“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阳差阴错,大可不必太在意。”
②,分析重要修辞手法,排比、对偶、对仗、对比以及化用诗句、典故、反问,肯定句等方法;
③:“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一句的重要过渡作用。
(4):引导学生依据最后两段的重要文字语句分析总结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
文赤壁成为旅游地是因为苏轼。苏轼落难后,在赤壁,由于一系列的阴差阳错,竟靠自己的才气和旷达获得了不朽,从而成就了文赤壁。既表达对苏轼人格和成就的仰慕,也在告诉人们不必在意人生眼前的得失。所以,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境是要学习苏东坡的旷达和乐观的情怀,只有那样,我们才能顺利渡过难关,赢得人生的辉煌。(参考)
(5):总结行文思路(师):
①:景→情
②,点出此篇文章“形散而神不散”的具体体现:
此篇文章由赤壁之景引出苏东坡的历史经历,由苏东坡的历史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苏东坡的态度及对人生的感悟。而作者的人生感悟即为本文的神之所在。本文景物、历史抒写及主观情感层层深入充分体现了散文“行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4,扩展延伸(老师):
(1):关于苏东坡,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以为这段炼狱般的生活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文末余秋雨先生写到: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2):在这一段中,余秋雨先生认为黄州的生活使苏东坡走向成熟,从而使得苏东坡凭借旷达和自己的才情创作了文学史上不朽的杰作。与本文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3)课堂小结: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心中的苏东坡,品味了本文的语言,体会了散文的艺术魅力。
5:课外作业:
课后阅读《苏东坡突围》结合所学文章写一篇感想。
6:板书设计:
《文赤壁》朱增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