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劳动英雄
马生骏(1902~1994),定边县罗庞塬乡马庙湾村人。一生勤劳俭朴,乐善好施,不食荤腥,不沾烟酒,识书达理,说理评法,深受乡民拥戴。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定环县第六乡(罗庞塬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后任定边县龙儿崾崄(张崾崄)区委秘书。1943年被评为劳动英雄,11月赴延安出席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接见,并现场聆听毛泽东同志在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关于《组织起来》的讲话。陕甘宁边区政府授予其劳动英雄荣誉奖。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领导民众坚持支援抗日救国活动,积极带头缴纳抗日救国公粮。他一家每年缴纳1~1.2万斤。同时,他还带领民众搞大生产运动,发展副业生产,支援抗日前线。他的家中也搞起纺花织布生产。
建国后,其弟马生骥参加革命工作,远离家乡,家中缺人照料,他就放弃了工作和职务,离开党组织,回家养生务农。
1958年遭人诬陷,戴上了富农帽子,直到1979年才得以平反。
他在单干、合作化、生产承包的各个阶段,一直为绿化家乡出力流汗,亲手栽植苹果、核桃、桃、杏、梨、枣等花果树木100多亩3000余株,栽植白杨、榆、柳、槐、椿等用材林200多亩5000多株。他的行动为当地民众起到了示范和表率作用,屡受县、乡人民政府的表彰奖励。
在他80多岁的时候,还能扛起八斤多重的大镢头掏地,有时一天掏一亩多到两亩。90岁还在田园里锄草、种瓜、务菜,眼明耳亮,头脑清醒。
1994年农历二月初五在家中逝世,享年92岁。
王桂英,女(1938~ ),定边县定边镇王寨子村人。合作社期间,她带头实行科学种田,使粮食产量不断增长,连年喜获丰收。1960年她出席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生产者表彰大会,省政府授予她“先进生产者(省劳模)”称号。
王荣(1947~ ),定边县人。
1965年应征入伍,在西藏军区司令部汽车队历任驾驶员、文书、班长、代理车管员、副队长、队长。1979年转业后在榆林地区粮油车队任副队长、队长、党支部书记、粮油管理处副经理等职。
王荣在粮油车队工作以来,保持和发扬了部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深化企业改革,挖掘企业潜力,在提高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上下功夫,是车队连年超额完成下达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粮油车队被陕西省政府授予“陕西省财贸战线先进集体”、“省级先进企业”称号。1991年被陕西省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2年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他“劳动模范”称号。
冯怀(1930~ ),定边县周台子乡小凤子村人。建国初,他带领民兵支援国家建设,受到党和政府的表扬。1952年国务院授予他“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冯进海(1932~ ),定边县堆子梁乡寨子村人。农村合作化时期,为发展农业生产,他用科学的办法治理盐碱地,扩大耕地面积,为粮食增产做出了重大贡献。1958年出席了陕西省先进生产者表彰大会,省政府授予他“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石光银(1945~ ),定边县海子梁乡四大壕村人。现居海子梁十里沙村。
他历任海子梁乡同心干大队圪塔套生产队队长、同心干大队党支部书记兼大队长,海子梁乡农场场长,定边县政协常委,榆林市政协候补委员,陕西省第九、十届人大代表,陕西石光银治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任同心干党支部书记、大队长时,他就带领大队社员植树造林、治理荒沙,用3年时间,使1.4万亩荒沙,变成当时海子梁乡第一块绿洲。
1984年,国家出台了个人可以承包治理荒沙、荒山的政策,石光银敢为人先,与海子梁乡政府签订了承包乡农场3000亩荒沙治理的合同,他排出了来自社会、家属、亲友反对承包的压力,克服了经济上的极度困难,联合了七户人家,1984年春秋两季,在3000亩荒沙上,全部栽上了杨树、柳树、沙柳等树,当年成活率在80%以上,使3000亩荒沙泛起了绿阴。为了治理3000亩荒沙,他毅然辞掉乡农场场长职务,举家从海子梁乡最北边的圪塔套村搬到海子梁乡最南边的风沙最大的四大壕村。
1985年,陕西省林业厅召开全省林业局长会议,石光银被特邀出席了会议,并作治沙经验介绍,受到省领导的肯定表扬。
1986年春,他与国营长茂滩林场签订了承包治理5.8万亩荒沙的合同,他带领数百人,拉开大战狼窝沙的序幕,大干了一个春天,十多次六级以上的大风,无情地把栽上的小树全部吞没。1987年春,他又带领300多人,二战狼窝沙,又是大风把一春栽上的树给毁掉了。1988年春。他吸取两战两败的教训,利用新学来的治沙方法,第三次战狼窝沙,终于取得了成功,成活率达到80%以上。到1990年,5.8万亩荒沙全部得到治理。共栽植乔灌林2000多万株(丛),活立木积蓄量25609.4立米,林木价值3086万元。
治理5.8万亩荒沙,共投劳力6.6万个,购种苗800万株,沙柳50万公斤,各类种子共15万公斤,设围栏30公里,累计造林面积154500亩,投入资金705万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