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规范训练:2.2.3.2诗歌鉴赏 答题,提升得分技能(人教版江苏专用).docVIP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规范训练:2.2.3.2诗歌鉴赏 答题,提升得分技能(人教版江苏专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课时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眉峰碧 无名氏 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  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1)开头两句写了哪两种离别心理?二、三两句和柳永《雨霖铃》中的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尾两句表达感情形象生动,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词写法上很有特色,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蹙破眉峰的痛苦心理、执手相看不愿分开的担忧心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通过联想,离别的痛苦好像雨滴落在芭蕉叶上一样滴落在心里,想象的哀景更增添离别的苦涩之情。 (3)善于借凄清景物抒发离别的思念之情(借哀景写哀情);善于抓住传神的细节进行描写,表现离别人的愁苦心情;运用虚实结合手法(通过想象离别后的心理感受)突出离别的悲伤程度。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念奴娇·淮城①感兴 [南宋]张绍文 举杯呼月,问神京②何在?淮山隐隐。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一枰棋坏,救时着数宜紧。  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 【注】 ①淮城:泛指淮水两岸的城市。蒙古自灭金后,就着手灭宋,淮水是宋与蒙古对峙的前线。②神京:此指北宋故都汴京。 ★(1)“一枰棋坏,救时着数宜紧”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人在上、下片先后发出“天地凭谁整”与“毕竟中原谁定”两问,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这两次发问的具体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词蕴含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词人对岌岌可危时局的关切和对当政者苟且偷安的棒喝。 (2)发“天地凭谁整”的原因是:①国土沦丧;②侵略者肆意横行;发“毕竟中原谁定”的原因是:①暂时安宁是假象;②战事未休,战争未止。 (3)①对己:收复失地(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愤;②对侵略者肆意横行的痛恨;③对时局的关切与担忧;④对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安)的不满。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悲陈陶① 杜 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②。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注】 ①陈陶:地名,在长安西北。公元756年唐军跟安史叛军在此交战,几乎全军覆没。②都市:指唐都城长安。 (1)本诗以一“悲”字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旷天清无战声”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诗有“诗史”之称,这首诗是如何体现“以史入诗”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55438995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