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VIP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

沫若中学2014级高二上期第二次月考 I卷(选择题) A.礼B.义?C.仁D.忠 2、《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不能佐证这一说法的( D ) A.孔子主张“仁者爱人”B.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C.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商鞅主张“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3、侯外庐在《中国思想通史》中写道:“他给新宗教以系统的理论说明,把阴阳五行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儒家伦常的父权和宗教的神权以及统治者的皇权三位一体化。”这表明“他”的思想是( B ) A.从仁的哲学出发建构礼乐制度和儒家学说 B.从天的哲学出发建构伦理思想和政治学说 C.从法的哲学出发建构法治理论和法家学说 D.从理的哲学出发建构伦理道德和儒学体系 4、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C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千八百里 西南夷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 B 葛洪《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火药发明于东晋时期 C 《清明上河图》描绘大量商人、商船、店铺画面 北宋东京是繁华的商业都市 D 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花机图” 近代科技在明代取得突破性进展 5、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根本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来;如果说他“卖国”,那他根本就不是人了。这种观念最早被中国人普遍接受是在( C ) A.秦朝B.汉初?C.宋代D.明清 6、某同学围绕“中国科技成就”这一内容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的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B ) A.1??B.2???C.3??D.4 7、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A ) A.风俗画和文人画??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D.元曲和傩戏 8、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D )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9、美国学者罗素说:“我相信,中国人如能对我们的文明扬善弃恶,再结合自身的传统文化,必将取得辉煌的成就。但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两个极端的危险。”中国近代史上曾经走向“两个极端”的是( C ) A.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新文化运动D.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10、梁启超是近代历史上“多变”的典型,经常处在“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的状态。除梁启超外,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很多人均是“多变”的代表,这几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这在本质上体现了( B ) A.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迅速B.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剧烈 C.西方文化冲击日益深入D.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绝境 11、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几次大的留学热潮。下列表格中的①、②、③处依次应该是( C ) 批次 留学时间 留学初衷 第一次 晚清 ① 第二次 民国初期 ② 第三次 国民政府时期 科枝救国 第四次 新中国成立初期 ③ A.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B.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 C.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D.富国强兵、建设国家、实业救国 12、有学者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对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表述正确的是( A ) A.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与此说法相反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改变政令” C.“有形的物质”建设起步于甲午战后 D.“变革人心”在戊戌变法期间得以完成 13、1884年,清朝官员张树声在《遗折》中说:“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育才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此段材料的核心主张是( C ) A.改革教育,振兴中华????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运用西学,体制变革????D.设立议院,民主共和 14、甲午战后,改良派和革命派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相继登场,他们以各自的斗争形式表现出各自的政治面貌。改良派和革命派的主张相同点有( B ) A.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B.向西方学习,走资本主义道路 C.革故鼎新,实行君主立宪D.彻底批判封建专制思想 15、十九世纪60—90年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思想不包括( A ) 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55438995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