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燃料与燃烧 本章重点: 1、汽油、柴油的使用特性。 2、理论空气量、过量空气系数、燃料及混合气的热值等概念。 3、发动机混合气着火机理。 第一节 内燃机的燃料和性质 石油的主要成分:碳氢化合物CnHm,占96%~99%, 少量O、N、S等,占1%~4% 燃料的制取 碳氢化合物简称“烃” 包括:烷烃、烯烃、环烷烃、芳香烃等, 汽油和柴油通过石油蒸馏获得。 一、汽油的使用特性 * 汽油含碳原子数为C5~C11,包括部分芳香烃和环烷烃以及烯、炔烃。 * 易于挥发,粘度小,比重低,易点燃但不易自燃。 1. 蒸发性 指标:馏程和蒸汽压 馏程:汽油馏出的温度范围 10%的馏出温度:低,冷启动性好;过低,易气阻。 50%的馏出温度:低,平均挥发性好,燃烧快,加速性 和平稳性好,暖机时间短。 90%的馏出温度:标志含有难挥发的重质成分。高, 则重质成分多,易形成积炭,从而 稀释机油。 馏程用蒸馏仪测定: * 将100 mL待测燃油加入烧瓶并加热使之蒸发; * 燃油蒸汽经冷凝器冷却凝结为液体,滴入量杯; * 测量并记录量杯内燃油数量和对应的温度,并表达为蒸馏曲线。 2. 抗暴性 指标:辛烷值—ON 正庚烷C7H16—辛烷值定为0 异辛烷C8H18—辛烷值定为100 二者混合液与汽油的爆燃程度进行比较—汽油的 辛烷值,即混合液中异辛烷的体积百分数 研究法辛烷值—RON 马达法辛烷值—MON(转速和进气温度较高,值低) 二者之差为汽油的灵敏度,是衡量抗暴性随着燃 烧条件而变化的尺度。 (MON=RON×0.8+10) ※车用汽油按MON分:70、75、80、85#4种牌号 我国按RON分:主要有90、93、97#3个牌号 美国按ONI分:85、87、89、91、93、97#7种牌号 3. 添加剂 抗暴剂:四乙基铅+溴化乙烷 四乙基铅已被禁止使用,现用一些含氧有机化合 物,如甲基椒丁醚(MTBE)等来提高汽油的辛烷值 第二节 燃油的燃烧 一、燃油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 用gc、gh、go分别表示每千克燃油中C、H、O的千克数,则: 二、理论空气量 定义:1kg燃油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 用LO表示。单位为[kg/kg]。 在每千克燃油中,含有gokg 的氧,所以每千克燃油完全燃烧时需要供应的氧为: 8/3gc +8gh -go [kg] 所以:LO=1/0.23(8/3gc+8gh-go) [kg/kg] ※汽油的理论空气量为15.0kg/kg,柴油的理论空气量为14.5kg/kg。 三、过量空气系数 定义:发动机工作过程中,1kg燃油实际供给的空气数量L与理论空气量L0 之比值。 用Фa表示: Фa =L/ L0 Фa =1时为理论混合气 Фa 1时为浓混合气 Фa 1时为稀混合气 Фa =0.9,功率混合气; Фa =1.1,经济混合气。 四、燃油和可燃混合气的热值 1.燃油的热值: 每千克燃油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用Hu表示,[KJ/kg] 2.混合气的热值: 每千克混合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用Hm表示,[kJ/kg] Hm=Hu/(1+ Фa LO ) ※一般混合气的热值均指理论混合气的热值。 第二节 发动机混合气的着火 燃烧:本质上是一种放热的氧化反应。 燃烧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着火与燃烧 着火—是燃烧(出现明显光和火焰之前)的物理 和化学准备阶段。 物理准备:燃料的雾化、蒸发、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气等 化学准备:焰前的缓慢氧化反应。(速度很低,压力和温 度无明显升高,逐渐积累热量或形成活化中心) ※活化中心—在压缩终了高温作用下,燃油分子分裂成大 量由原子或自由基(如H、O、CH、OH等)。 燃烧—是氧化反应加速至激化的结果。 进入燃烧有两种方法: 点燃—利用点火系向可燃混合气增加能量 自燃—利用自身积累的热量或活化中心着火 ※点燃是在局部混合气内进行的,自燃是在全部混合气内同时发生的。 发动机内的燃烧过程经历三个基本步骤: 1)燃油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气 2)点燃可燃混合气,或可燃混合气发生自燃。 3)火源扩大到整个可燃混合气,形成全面燃烧 一、着火机理 按化学动力学的观点分:热自燃机理和链锁自燃机理 (一)热自燃(或热爆) 定义:若化学反应所释放的热量大于散失的热量,混合气的温度升高,进而促进混合气的反应速率和放热速率增大,这种相互促进,最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原材料检验规范(电子料).xls
- 原油动态计量计算.ppt
- 原油处理系统.ppt
- 原油天然气计量管理规定.doc
- 原油燃料油系统操作规程修订版.doc
- 原油稳定PPT—海贼王版.ppt
- 原理习题解答(第章)(E盘上已有)(白U盘上已有).ppt
- 厦门大学《风工程》课件横风向旋涡脱落风振及共振响应.ppt
- 厦门大学《风工程》课件顺风向风振风振系数和阵风系数.ppt
- 厦门市医疗服务价格印刷书.xls
- 2025江浙沪居民睡眠健康小调研报告.pdf
-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docx
- 团委活动方案(拓展).docx
- 汽车智能驾驶行业深度报告:端到端与AI共振,智驾平权开启新时代.pdf
- 小核酸行业深度:技术平台和适应症不断验证,迎来销售和临床密集兑现期-华福证券-2025.3.31-65页.docx
- 医药生物行业医疗AI专题报告二多组学篇AI技术驱动精准诊断实现重要突破-25031440页.docx
- CXO行业系列报告三寒冬已过行业需求逐步回暖-25031430页.docx
- 全国租赁市场报告2025年3月_可搜索.pdf
- 玩具行业“情绪经济”专题:创新玩法+IP赋能,重新定义玩具-华鑫证券-2025.docx
- 医疗保健行业PCAB抑制剂药物深度报告抑酸药物市场空间广阔PCAB抑制剂大有可为-25.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