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PriaryTraining.ppt

  1. 1、本文档共1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PCPriaryTraining.ppt

培训的相关问题 自我介绍 你的姓名 你的工作职责 以前对SPC的了解 你想从这门课程中获得什么 SPC 在整个工业生产中的角色 1、产品开发; 2、确定每个产品生产中的关键点; 3、确定控制计划; 4、利用SPC进行过程控制; 5、通过SPC监控过程的变化趋势; 6、通过SPC识别特殊原因,并利用各种解决问题的工具加以消除,以便维持过程持续稳定的运行; 7、通过SPC 识别过程普通原因的变化状况,以便确定过程什么时候应该进行机器及其技术的更新。 8、利用SPC后,最终归结到一点:为解决问题提供信息,并可以最后利用一个工具——6-Sigma,进行对问题的解决,然后再利用SPC对改进的成果进行监控。 FTEP 模块 统 计 过 程 控 制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S P C 统 计 过 程 控 制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S P C 引言 休哈特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创建SPC理论,恰逢美国经济萧条, SPC理论无人问津,至二次大战,由于提高军火质量的要求, SPC理论才大显身手,战后遂风行全世界。其后,美国无竞争对手,产品横行天下,SPC逐渐废弃。 日本在二战后请美国统计学家W.E.戴明传授SPC理论,请朱兰讲授质量管理。至1980年日本已居世界质量与劳动生产率的领导地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SPC理论的应用。故从1980年起美国与西方发起一场SPC的复兴运动。 1984年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调查了115家日本各行业的中小型工厂,结果发现平均每家工厂采用137张控制图。而有些大公司应用的控制图就更多了,如美国柯达彩色胶卷公司有5000名职工,一共应用了35000张控制图。这是因为彩色胶卷的工艺很复杂,在胶卷的片基上需要分别涂上8层厚度为1~2μm的药膜;此外,对于种类繁多的化工原料还要应用SPC控制。 知识点 1、持续改进及统计过程控制 1.1、预防与最终检查; 1.2、过程控制系统; 1.3、变差: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 1.4、局部措施和系统措施; 1.5、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 1.6、过程改进循环和过程控制; 1.7、控制图:过程控制和改进的工具。 2、控制图 2.1、控制图类型和控制图要素; 2.2、控制图的制定过程; 2.3、确定失控信息; 2.4、控制图公式; 知识点 3、能力指标及其执行状况指标 3.1、理解变量数据的过程能力和执行状况; 3.2、过程术语定义、可预测的过程进行过程测量; 3.3、特性数据的能力指标; 3.4、其它知识。 第一部分 持续改进和统计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模式——无反馈的过程 1、最终检测——容忍浪费 过程控制模式有反馈的过程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模式有反馈的过程控制系统 1、过程控制系统是一个有反馈的系统; 2、SPC是反馈系统中的一种; 3、反馈系统存在四个关键的要素: A、过程; B、过程运行状况的信息; C、对过程采取的措施; D、对输出采取的措施。 过程控制模式 CAF现在过程控制的模式是什么? 过程控制模式 预防与检查的差异 讨论预防为过程所带来的好处: 1.成本上的差异; 2.解决问题速度上的差异; 3.效果上的差异。 过程为什么需要控制? 变差概念 1、同一过程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是特性不可能完全相同,因为过程中存在变差源(6大变差源),这种差异也许很大,也许很小。 变差概念 2、过程中的变差可能引起短期的、件与件之间的差异; 3、过程中也有变差可能对输出有长期的影响; 4、这些变差可能逐渐发生,比如:工具或是机器的磨损; 这些变差可能跳跃性的发生,比如:操作程序上的改变; 这些变差可能不规则的发生,比如:环境的改变; 5、总之,这些结果统计后会呈现某种分布,这些分布用三个指标来衡量: A、居中状况; B、散布状况; C、分布形状。 变差概念 6、针对零件的某个特性来说,变差的问题常被简化:特性在公差带内,零件被接受,特性在公差带外,零件被拒收; 7、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向目标值靠近,变差越小越好; 8、要减小变差,首先就要区分下面两个概念: A、特殊原因; B、普通原因。 变差根源:普通原因、特殊原因 变差根源:普通原因、特殊原因 变差根源:特殊原因和普通原因 特殊原因导致的结果都是有害的吗? 针对两类不同变化源对

文档评论(0)

2232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