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离心泵.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章离心泵.ppt

第九节 离心泵的驱动方式 略。 Times New Roman与Symbol字体比较: ab cde fghi j kl mnopq rs tu vwx yz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ABCDEFGHI JKLMNO PQRSTUVWXYZ ABCDEFGHIJKLMNOPQRSTU V WXYZ Z=25 f1100 f450×900 * 3.叶轮的形状 闭式叶轮 由前盖板、后盖板、叶片及轮毂组成。 适用于高扬程,输送洁净液体。 半开式叶轮 由后盖板、叶片及轮毂组成。 一般用于输送含有固相颗粒和杂质的液体。 开式叶轮 由叶片及轮毂组成。 一般用于输送浆状或糊状的液体。 双吸式叶轮 吸液能力强,抗汽蚀能好,可基本消除轴向推力。 适用于大流量泵。 二、蜗壳、导叶及吸入室 蜗壳和导叶是离心泵的转能装置,其作用是把从叶轮甩出来的液体收集起来,降低流速,把部分速度能头转变为压力能头,再引入下一级或扩散管排出。 1.蜗壳 其形状按设计流量下液体离开叶轮后不受外力作用,顺其惯性自由流动的轨迹制成。末端有扩压管。 2.导叶(导轮) 多用于分段式多级泵中,其作用是把前一级叶轮甩到外圆的液体引导到后一级的入口。 在有些多级泵中,把导轮和泵壳做成一整体,不需单独安装导轮。 根据结构形式导叶分为径向式导叶和流道式导叶;按其导向分为正向导叶和反向导叶。 导叶片数一般为4~7片。 3.吸入室 位于叶轮前,作用是将液体以最小的损失均匀地引入叶轮。常见有锥形管吸入室、螺旋形吸入室和圆环形吸入室。 (锥形管吸入室) ⑴ 锥形管吸入室: 特点: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在叶轮入口前使液流造成集流和加速度,流速均匀,损失较小。 用于小型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泵。 ⑵ 螺旋形吸入室 特点:流动情况较好,速度均匀;但有预旋会降低扬程。对低比转速泵影响不明显。 常用于悬臂式离心油泵和中开式多级蜗壳泵。 (螺旋形吸入室) ⑶ 圆环形吸入室 特点:结构简单、轴向尺寸短;但液流进入叶轮前有撞击和漩涡损失,液流也不太均匀。 常用于多级分段式离心泵。 (圆环形吸入室) 三、轴封装置 旋转轴和固定壳体之间的密封称为轴封。其作用是防止液体从泵内泄漏到外面,防空气漏入泵中。常见有填料密封和机械密封。 1.填料密封 是带液封环的填料密封,内装密封圈浸有液体。 常用填料有:浸透的棉织填料、石墨浸透的石棉填料、金属箔包石棉芯子填料及近年来发展的柔性石棉填料、碳素纤维填料等。 填料密封是靠填料和轴(轴套)的外圆表面接触来实现密封。 轴套6与轴为紧密配合,可实现密封。引液管3可引入液体润滑填料4。密封松紧程度由调节填料压盖5来控制。 填料密封结构 1-填料座;2-填料盒;3-引液管;4-填料;5-填料压盖;6-轴套;7-液封环 2.机械密封 也称为端面密封。机械密封的结构型式较多,但密封原理基本相似,是一种旋转轴动密封。 靠两个经过精密加工的动环3与静环7的端面C,沿轴向紧密接触实现密封。其余A、B、D处用O形密封圈实现密封。 机械密封结构 1-传动座;2-弹簧;3-动环;4-压盖;5 ,8-O形密封圈;6-防转销;7-静环;9-固定销钉 四、轴向力平衡装置 离心泵运行时,其转动部件会产生一个压向吸入口的轴向力,可达数万牛顿。可能引起动、静部件碰撞和磨损,还会增加轴承负荷,导致机组振动等不利影响。 1.轴向力产生的原因 ⑴ 叶轮两侧压力差F1:叶轮上产生向左的轴向力(p1p2)。 ⑵ 动反力F2:因液流流过叶轮入、出口的方向和速度不同而产生。方向向右。 离心泵的轴向力 p1-吸入口压力;p2-排出口压力;r1-密封环半径;r2-叶轮外径;rh-轮毂半径;ab ,cd-叶轮两侧压力分布曲线 2.轴向力的计算 ⑴ 轴向力F1的估算式: F1=p (r12-rh2)(p2-p1) ⑵ 动反力F2为: F2=Gco(G –质量流量) ⑶ 总的轴向力F: F=F1-F2 一般F1较大,所以轴向力一般指向出口,只有在启动时,由于正常轴向力还没有建立,动反力比较明显。 3.轴向力的平衡 常用水力方法平衡部分或全部轴向力。但完全平衡不可能,是由止推轴承来承受。 ⑴ 单级叶轮的平衡措施 ① 采用双吸叶轮,使轴向力相互抵消。 ②

文档评论(0)

此项为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