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熔渣干法粒化与化学法余热回收工艺基础的分析.pdf

高炉熔渣干法粒化与化学法余热回收工艺基础的分析.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Dry Granulation of Molten Blast Furnace Slag and Sensible Heat Recovery By Chemical Method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octor ’s Degree of Engineering By Qin Yuelin Supervised by Prof. Bai Chenguang Assistant Supervised by Associate Prof. Lv Xuewei Specialty: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November, 2013 中文摘要 摘 要 钢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能源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长期以 来,提高能源与资源的利用效率一直是钢铁工业的工作重心。高炉渣是钢铁流程 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主要固体废弃物,排放温度 1450℃左右,其既是一种资源,又 蕴含大量的高品质显热。然而,传统的高炉渣水淬处理工艺只注重得到非晶态的 高炉渣产品,对于蕴含的热量基本没有回收,而且还需要大量新水,对周边环境 造成较大危害。因此,在高效回收余热的同时充分兼顾炉渣品质的调控,实现高 炉渣资源和热源的最大化利用,对钢铁工业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资源消耗意义非 凡。 高炉渣余热回收的关键是热量高效回收与炉渣产品品质的协同调控,且不对 周边环境造成影响。这就需要研究获取适宜的干法粒化工艺,同时选取高效的余 热回收方式。其中涉及的科学问题有:高炉熔渣冷却结晶与炉渣产品物相结构和 品质的相互作用问题;熔渣粒化机制与熔渣颗粒特性的相互作用问题;高温粒化 炉渣颗粒与冷却介质间的传热问题。 本文以高温熔融高炉渣余热的回收和利用过程中的热质传递和物相转化为研 究对象,采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研究熔渣冷却速度和物相结 构相互关系入手,进一步研究了高温熔渣干法粒化机制、渣粒成型及分布特性, 最后研究了利用粒化所得到的渣粒作为热载体,采用化学法对渣粒余热进行回收 的可行性问题,为余热回收与物料品质调控提供支撑。 采用单热丝法对高炉渣的结晶行为进行研究,得到高炉渣冷却的CCT 和 TTT 曲线;分析了高炉渣结晶过程的动力学。从构建的CCT 和 TTT 曲线中得出高炉熔 渣避免形成晶体的临界冷却速率为 10℃/s;在 TTT 曲线中存在两个“鼻尖”点,说 明高炉渣在结晶过程中形成两个主要晶体,经验证为“黄长石”和“硅钙石” 。炉渣成 分的变化会对形成非晶体的临界冷却速率产生一定的影响,MgO 和二元碱度的增 大,有利于晶体的析出,而 Al O 的增加可以抑制晶体的析出。MgO 含量每增加 2 3 1%,临界冷却速度增加 1.7℃/s,渣样 TTT 曲线朝析晶温度升高、孕育时间缩短的 方向移动;随着 Al O 的增加渣样临界冷却速度减小,结晶能力减弱,渣样 TTT 2 3 曲线向孕育时间延长的方向移动;CaO/SiO2 每增加 0.1,渣样的临界冷却速度增加 3℃/s,渣样的 TTT 曲线向析晶温度升高、孕育时间缩短的方向移动。 采用 JMA 方程对等温结晶过程和连续结晶过程进行了描述,通过等温结晶过 程得到了析出的黄长石相和硅钙石相的动力学参数,二者的 Avramia 指数分别为 n=2.21 和 n=1.79 ,活化能分别为 238.0

文档评论(0)

whl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