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文摘要
气管导管局部用药对昨形成及对呼吸机
相关下呼吸遭感染的影响研究
摘 要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
是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常见并发症,特
别是近年来随着机械通气病人明显增多而逐渐增多。文献报
道VAP发病率在90/o.69%之间,死亡率在24%.50%之间,
甚至高达76%。如何预防和降低VAP的发生是近年来lCu
研究热点之一。而病原菌首先在MV患者下呼吸道内繁殖
所引起的气管支气管路感染可能是发生VAP的重要前期阶
段。因此,本研究参照有关文献提出呼吸机相关下呼吸道感
Lower
染(Ventilator-associatedInfection,VALAI)的
Airway
概念(包括YAP),着眼于目前临床研究热点,从致病菌可能
来源入手去探讨vALAl的预防新策略。
研究报道MV患者气管内导管(Endotrachealtube,ETT)
生物被膜(Biofilm,BF)形成是VAP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病菌在形成BF后逃避了宿主防御机制和抗生素的杀灭作
用,同时由于BF多糖外被屏蔽作用等原因,细菌耐药性大
大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严峻挑战。目前有关抑制ETT内
BF形成和降低BF相关感染的研究多处于临床前阶段。因
此,我们从临床角度出发研究局部涂布抗生素对MV一定
响。
目的:研究气管内导管(ETT)局部应用抗生素对BF
中文摘要
形成以及对MV患者呼吸机相关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的影响,
为临床降低MV病人VALAI(包括VAP)发病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思路,选择呼吸加强监护
病房(RICU)中MV超过48小时患者共38例并随机分成
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19例。研究组于插管
前在无菌条件下涂布按l:l比例混匀的红霉素软膏和盐酸
环丙沙星软膏,用自制探针将上述抗菌药物均匀涂布于气管
导管末端15cm长度管腔内、外表面和气囊表面,随后采用
经鼻或经口插入法进行插管。标本采集与处理:两组患者均
采用保护性标本刷盲取(BPSB)技术分别于MV24.48h内、
5d.7d、14d刷取下呼吸道分泌物,送细菌室行定量培养和
药敏试验以及真菌涂片检查,用菌落计数≥103cfu/ml作为
阳性截止点、真菌涂片两次发现菌丝作为标准以判断下呼吸
道病原菌感染情况。同时留取气囊上滞留物,送细菌室行定
量培养和药敏试验。拔除的气管导管进行扫描电镜观察
ETT-BF形态结构。临床资料:记录病人一般状况、基础疾
病、发生VAPNALAI时间、MV时间、胸片特点及变化、
血象变化、体温、细菌定量分布、细菌药敏情况及临床治疗
反应等。VAP和VALAI的诊断标准参照有关文献报道。
RICU
结果;l 38例MV患者69份气囊上滞留物标本
中含有大量G+、G一菌和真菌,定量培养细菌密度高达
103.10%fu/ml,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
绿假单胞菌为主占54.8%(46/84),而非发酵菌(鲍曼不动
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达40.5%(34/84),真菌检出率20.2%
(17/84)。
2RICU中38例MV患者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致病
中文摘要
菌主要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
主,占65.0%(52/80),定量培养细菌密度高达103.109cfu/ml,
真菌检出率为8.8%(7/80).另外B组下呼吸道分泌物中三
种主要致病菌构成分别为23.2%,21.4%,12.4%,A组下呼
吸道分泌物致病菌阴性率显著高于B组,阳性菌种以鲍曼
不动杆菌占据优势(58.3%),部分球菌和杆菌较B组受到
抑制。
3A、B两组下呼吸道感染主要G.杆菌的耐药情况基本
相似。蘸种主要致病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
低,而对于其他抗生素呈现多重耐药现象:铜绿假单胞菡耐
药率相对较低,对哌拉西林、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