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基础隔震与减振).ppt
最牛教学楼 二十世纪中国特大地震一览 2.构造地震成因 板边地震主要发生在大陆的边缘,有很多是发生在大洋或海底,这种地震的破坏影响比起板内地震要小。 纵波波速为: 中国地震灾害分布 地震防灾的手段 地震预报 地震转移分散 地震工程 地震危险性分析及地震区划 结构抗震 中国的地震预报 1975.2.4辽宁海城地震成功预报,死亡1000多人 网传1976年唐山地震也有明先特征 2010年玉树地震,西安有个学者在自己的工作室发现了异常 地震预警原理 水工建筑物的设防标准及其地震危险性的评价要求 三水准地震作用的标定 基本假定 地震强度呈极值分布 烈度符合极值III型 输入地震动的要求 输入地震动的要求 输入地震动的要求 输入地震动的要求 (二)增设楼梯间的构造柱。强条第 7.3.1 条中,要求将楼梯间四角以及楼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设置构造柱。因此,楼梯间将共有不少于 8 根构造柱,与 7.3.8 条的强制性要求一起,有助于形成应急疏散安全岛。 (三)加强楼梯间墙体的抗震能力。在 3.7.3 条补充规定:“楼梯间的非承重墙体,应采取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或锚固等避免地震时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设备的措施”。并将 7.3.8 条提升为强制性条文,要求砌体结构楼梯间墙体在休息平台或半高处设置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以及采取其他加强措施,特别要求加强顶层和出屋面楼梯间的抗震构造——相当于约束砌体的构造要求。 《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修订 调整城镇涉及四川省、陕西省和甘肃省的70个城镇,其变化情况如下: (一)新增为 8 度 0.20g 的城镇 7 个:四川 6 ,甘肃 1 ; (二)新增为 7 度 0.15g 的城镇有 9 个:四川 8 ,陕西 1 ; (三)新增为 7 度 0.10g 的城镇有 15 个:四川 12 ,陕西 3 ; (四)设防烈度不变而设计地震分组改变的城镇有 39 个:四川 34 ,陕西 1 ,甘肃 4 ; (五)部分乡镇设防烈度与该县级城镇中心地区不同,需按区划图修改单确定。 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的连梁设置问题 强柱弱梁问题 7度多遇地震动(天然波)和规范设计谱对比 三向或两向输入 加速度最大值通常按以下比例调整: 1(水平1):0.85(水平2):0.65(竖向)。 传统抗震理论存在的局限性 1)地震对结构输入的反应是复杂的。 2)实际结构物是由多种构件在空间范围内组装而成的,即使很简单的,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力系统,再加上施工质量的影响,使得构件材料的性质、构件之间的连接等都会出现大幅度的差异。 3)若干现代产业和高科技设施不仅不允许发生建筑物的破坏而且不允许内部设施的损坏和中断工作,而传统设计方法是难于达到这样的要求。 4)传统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会遇到一些不可克服的困难,由于它是用结构承重构件本身来抗御地震,为了经济起见往往使承重构件在塑性阶段工作。这样,一方面将会出现较大的变形;另一方面塑性的往复变形将会出现低周疲劳破坏而降低构件的承载力。 现行的结构抗震设计是基于承载力和强度的设计方法。 小震: 内力和位移 大震: 弹塑性位移限值。 目标,大震不倒,是以单一的,基于生命安全的性态水准进行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公众的要求。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问题: 20世纪90年代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学者提出,各国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并考虑建筑物所处的场地的地震强度、建造费用和投资者的经济实力,选择合适的结构性态设计目标;并根据目标提出不同的抗震设计标准,使设计的建筑在未来地震中有不同的预期功能。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被认为是抗震设计新的主要发展方向 。 1992年率先将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引入到抗震加固中 2003年,发布了《建筑物及设施的性能规范》 2003年,欧洲混凝土协会出版了《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我国 “八五”重大项目“城市与工程减灾基础研究”;“九五”重大项目“大型复杂结构体系的关键科学问题和设计理论”都对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进行了研究。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目前《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原则纳入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PBSD(performance based seismic design) 抗震性能化设计,又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是指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用途确定结构的性能目标: 根据不同的性能目标提出不同的抗震设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7章 复杂控制系统上0407.ppt
- 第7章 弹性马氏体和形状记忆效应(2学时).ppt
- 第7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ppt
- 第7章 机械装配工艺1.ppt
- 第7章 水蒸气new.ppt
- 第7章 汽车客运站.ppt
- 第7章 装配.ppt
- 第7章 三元合金相图.ppt
- 第7章 变形监测技术和控制网.ppt
- 第7章 康乐部的设备管理和营业收入管理.ppt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