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地震概述.ppt
第1章 地震概述 本章要点 掌握:地震的含义、地震的类型;地震波的类型、 震级的含义;地震烈度、基本烈度和设防烈度的异同 了解:我国及世界的地震活动性;地震震害 地震形成的局部机制: 诱发地震的最大震级 不超过6.5级。 1962年3月19日在广东河源新丰江水库坝区发生了迄今我国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震级为6.1级。 2、按震源深度分类: 1)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的地震。 2)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至300千米的地震,占12%,破坏性大。 3)深源地震:震源深度300km,占3%。震源深,波及范围大,破坏性小。 3、按地震序列分类: 地震时弹性应变能,以波的形式释放扩散,经多次反射、 折射形成持续过程,加之断裂错位不是瞬间完成的,故在一定 时间内(几十天或数月)相继发生在相邻地区的一系列大小地 震称为地震序列。 在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大的一次地震称为主震。 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称为前震。 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称为余震。 震源:地球内部断层错动并引起周围介质振动的部位 震级与能量的关系 能量E的单位:尔格(1尔格=10-7 J) 震级与震源释放能量的大小有关。能量越大,震级就越 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2倍;相差二级,能量相 差1000倍。 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一个两万吨级的原子弹。 2.地震烈度表 地震烈度表是评定地震烈度的标准和尺度。它以描述 震害宏观现象为主,即根据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地貌变化 特征、地震时人的感觉、家具的动作反应等进行区分。 现在主要由地面震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确定。 我国在1980年制定的《中国地震烈度表》将地震烈度 分为1-12度(不同的国家的分度方法不同),1999年11月 1日起实施修订后的新烈度表《中国地震烈度表》 (GB/T17742-1999)。 3、基本烈度和地震区划 地震烈度不同,建筑物的地震力不同。一个地区的抗震设计应取多大的地震烈度合适? 基本烈度:设计基准期为50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具有10%超越概率的地震烈度值称为该地区的基本烈度。 基本烈度也称为偶遇烈度 或中震烈度。相当于475年一 遇的最大地震的烈度。 地震区划:是指根据历史地震、地震地质构造和地震观测资料,在地图上按基本烈度划分为不同的区,做为抗震设计的依据。 4、地震烈度、震级与地震影响的关系 (1)5.0-5.4级地震,震中烈度多为六度,其面积小于500平方公里。 (2)5.5-5.9级地震,震中烈度多为七度,其面积不超过200平方公里;六度区面积也只有数百平方公里。 (3)6.0-6.4级地震,震中烈度多数为八度,其面积几十平方公里;七度区不超过200平方公里,六度区数百平方公里,如震中烈度为七度,则与5.5-5.9级地震结果相同。 (4)6.5-6.9地震,震中烈度一半为八度,结果与6.0-6.4级地震一样;另一半为九度,其面积小于100平方公里,八度区不超过500平方公里,七度区则在1500平方公里以内。 5、震级与伤亡的关系 (1)5.0-5.9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者占24%。而仅引起人员死亡的地震更少,只占11.5%。一次5级多地震中死亡人数最多为117人,而死亡29人以上的地震都发生在夜间。 (2)6.0-6.9级地震有43%造成人员伤亡,而只有人员死亡的仅占35%,一次地震死亡人数最多为600人。 喷水冒砂 二、次生灾害: 直接灾害发生后,破坏了自然或社会原有的平衡、稳定状 态,从而引发出的灾害,主要有水灾、火灾、毒气污染、滑 坡、泥石流和海啸等。有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 直接灾害还大。主要的次生灾害有: 1、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 1923年日本关东地震,倒房13 万幢,东京市内227处起火, 33处未能扑灭造成火灾蔓, 旧市区烧毁约50%;横滨市烧毁 80%,死亡10万,火灾烧毁房屋 45万栋。 2、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拥塞河道等引起。 5、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可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三、工程结构破坏现象 1、结构丧失整体性。如房屋倒塌。 3、结构构件连接支撑失效。 4、地基失效 本章重点 一、名词解释 地震;地震波;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震级;震中烈度; 二、地震的分类 (1)按成因 (2)按震源深度 (3)按地震破坏程度分:破坏性地震(≥5级)、大震( ≥7级 )、特大地震( ≥8级)。 三、地震波的分类及各自特点 纵波、横波、瑞雷波、洛夫波。 四、工程结构的震害种类。 第一章作业 一、名词解释 地震震级,地震烈度,基本烈度,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