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摘 要………………………………………………………工
引 言……..…..…….………….….……………………..1
第一章苏雪林与基督教的渊源…………………………………….5
第一节赴法前:宗教接触浅尝辄止宗教思想混杂摇摆………………..5
一、混乱的宗教生长环境……………………………………5
二、基督教文化初体验……………………………………..6
第二节赴法后:宗教皈依一波三折皈依之因错综复杂………………..8
一、排斥:宗教是“野蛮时代所求得的精神安顿”………………..9
二、感化:“天主教是虔洁、热诚和神乐”……………………..10
三、皈依:“不再求人的爱抚,只求神的爱抚”………………….12
四、悔恨到坚定:逼她背叛,“也决然不可得了”………………..13
第二章基督教对苏雪林文学创作的影响……………………………..16
第一节语言和意象的借鉴……………………………………..16
一、散文中的《圣经》意象….……………………………..17
二、《棘心》中的基督话语………………………………….18
第二节博爱精神的充分彰显……………………………………20
一、慈母圣心之赞………………………………………..20
二、自然童心之恋………………………………………..22
第三节忏悔祈祷意识的深刻浸染………………………………..24
第四节救赎观念的无意渗透……………………………………26
第三章苏雪林对基督教接受的独特性……………………………….31
第一节神灵形象世俗化……………………………………….31
第二节信仰表达群体化……………………………………….36
一、民族救赎责无旁贷…………………………………….37
二、民族大爱深沉真切…………………………………….40
第三节教义践行脱轨化……………………………………….41
一、文学批评:剑拔弩张的攻击者……………………………43
二、反鲁:睚眦必报的复仇者……………………………….44
结 语……………………………………………………..51
参考文献……………………………………………………..52
致 谢……………………………………………………..56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58
摘要
皈而有所舍依而有所取
——论基督教对苏雪林的影响及其接受的独特性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李彩素
指导教师王本朝教授
摘 要
作为基督教徒的苏雪林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和建设者之一,基督教文化深刻且深远地
影响着她的文学创作、文学研究以及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苏雪林与基督教的渊源可谓错综复
杂。赴法前,她的宗教生长环境是混乱的,宗教思想是混杂摇摆的;赴法后,她对基督教的皈
依经历了排斥、感化、皈依、悔恨到坚定的几度波折。正是在这种曲折的皈依之路和复杂的皈
依之因,才导致了基督教文化对苏雪林文学创作的影响和其接受的独特性。在苏雪林的文学作
品中,基督教文化印记所处可见。无论是对基督教言语和意象的借鉴,还是博爱精神的彰显,
忏悔祈祷意识的浸染,救赎观念的渗透,都无一例外地成为了苏雪林文学作品中不可忽视的重
要现象。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五四理性思想的熏陶,及其自身皈依的曲折不
彻底性,使得基督教文化接受在其身上呈现出了独特性。在作品中,苏雪林将上帝、耶稣等神
灵形象世俗化,她剥去了耶稣神秘的外衣而仅留牺牲、博爱等精神内核,以更贴近生活、世俗
的形式诠释了基督教的内涵。同时,苏雪林的作品不仅仅只限于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将个
人救赎上升到了民族救赎,将博爱精神以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国家前途的忧虑呈现出来。作品
中展现出的对民族救赎的责无旁贷和民族大爱的深沉真切充分显示了苏雪林冲破个人情感,将
基督教的救世精神和社会忧患意识结合起来的气概。而在文学批评和反鲁事件中,苏雪林所呈
现出的剑拔弩张的攻击者和睚眦必报的复仇者姿态却令人难以理解。抛开作为一个批评家应具
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