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聚氨酯SiO2复合物的制备以及其性能的研究.pdf

水性聚氨酯SiO2复合物的制备以及其性能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摘 要 水性聚氨酯与纳米粒子的复合物除了能提高水性聚氨酯的耐水耐溶剂性和 机械性能以外,还赋予了聚氨酯材料紫外屏蔽、吸波、导电、隔热、耐磨等功能。 目前水性聚氨酯引入纳米SiO 方法主要有原位生成法、溶胶-凝胶法和直接混合 2 法。但原位生成法使用有较大的局限性,仅适合于含有金属、硫化物或氢氧化物 胶体粒子的溶液中,使单体分子进行原位聚合制备纳米涂料。溶胶-凝胶法采用的 母体大多是硅酸烷基醋,价格昂贵,有毒,在反应过程中容易受PH值,溶剂,催化 剂以及温度的影响;而且在干燥过程中,由于溶剂及小分子的挥发,使材料内部产 生收缩应力,导致材料脆裂,因此很难获得大面积或较厚的纳米复合涂层。直接混 合法虽然工艺简单,直观而又经济;但是由于纳米粒子极其细小,表面积大,纳米 粒子极易聚集成团,而PU弹性体是极性聚合物,与纳米粉体的亲和力差,导致分散 性不好,复合物中纳米粒子的含量较低,所以对水性聚氨酯性能的提高有限。 本文采用三种方法将纳米SiO 引入到聚氨酯中,分别是二元醇分散法、高分 2 子分散剂法和表面改性接枝法。 (1)二元醇分散法是将纳米SiO 预先分散聚氨酯原料大分子二元醇中和纳 2 米SiO 分散在预聚体中,分别用两种方法制备SiO 含量相同的水性聚氨酯/纳米 2 2 SiO2 的复合乳液,并对两种乳液进行了性能测试。同时对两种方法制得复合膜的 力学性能,热稳定性,紫外吸收以及纳米粒子在复合膜中的分散性进行比较。 (2 )通过采用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的丙酮溶液到聚氨酯预聚体中、乳化时加 入高分子电解质分散剂聚丙烯酸钠盐的方法,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 四氢呋喃醚二醇、2,2-二羟甲基丙酸、1,4-丁二醇等为主要原料,经自乳化法, 制备出SiO 含量不同的IPDI型水性聚氨酯/二氧化硅的复合物(PU/SiO )。Fourier 2 2 变换红外光谱测试分析证实了PU/SiO2 的结构。同时对复合膜的力学性能,热稳 定性,紫外吸收以及纳米粒子在复合膜中的分散性进行分析。 (3 )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KH550 )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表面改性, 使纳米SiO 表面带有反应活性较高的氨基;然后与NCO封端的聚氨酯反应,通过 2 接枝的方法将纳米SiO2 引入到聚氨酯分子链中。最后利用Fourier变换红外和扫描 电镜进行表征,并对膜的性能进行论文分析。 关键词:水性聚氨酯 纳米二氧化硅 复合物 高分子电解质分散剂 表面改性 力 学性能 热稳定性 紫外吸收 I ABSTRACT ABSTRACT Compared with pure PU, the nanocomposites could not only bring great improvement in mechanical properties, heat resistance and water-resistance, but also endow some the special properties of nano-materials such as UV shielding, conductivity, thermal insulation, abrasive resistance and other functions. Traditional

文档评论(0)

zx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