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tudy on the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Key
Mechanics Problems of High Centerline
Tailings Dam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Engineering
by
Tan Qinwen
Supervisor: Prof. Yin Guangzhi
Associate Prof. Wei Zuoan
Major: Safety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April 2008
中文摘要
摘 要
目前,国内在中线法堆坝理论与工艺方面的研究很少,而且工程实践经验亦
很缺乏,但许多矿山又急需采用中线法进行高堆坝,以解决尾矿堆存问题。为此,
本文以云南省羊拉铜矿拟建的尾矿库为工程背景 (该尾矿库处于7度地震区,采用
中线法堆坝工艺,尾矿坝总高近180m ),本着―为企业解决问题,对技术进行探索
与创新‖ 的原则,对强地震区采用中线法进行高堆坝的理论和工艺进行研究。先以
GIS为平台,对尾矿库库址、初期坝坝址和坝体结构等进行优化分析,之后对尾矿
的静力和动力学特性进行试验测试,在此基础上,对强地震区中线法堆坝极限高
度进行了研究,对中线法高堆坝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混沌优化BP神经
网络理论建立了尾矿砂土液化评价模型。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对中线法堆坝中涉及的三种粒径不同的尾矿土样进行了室内土工试验。大量
试验结果表明,尾矿颗粒越粗孔隙比越大,渗透系数和内摩擦角υ也越大。因此,
对尾矿进行分选后用于堆坝,可以增大坝体的渗透性,有利于尾矿坝的稳定。同
时,试验获得的尾矿土样的物理力学参数也可为尾矿坝的稳定性计算等提供基础
数据。
2.利用动三轴试验,研究了三种尾矿砂的动力特性,以及粗粒含量对尾矿动力
特性和液化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粗粒含量对动应变和动孔压的影响
十分显著,粗粒含量与动强度呈正相关性;随动应力的增加,相同振次下的动应
变加大,动应力对尾砂的动强度影响较大;动强度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加而增大,
二者呈正相关性;固结比K 对动强度的影响不是单一的增大和减小。如果采用振
c
动加密法来提高尾矿堆坝的稳定性,前期加密效果较为明显,而后期加密效果十
分有限,推荐最优振动时间取 2~5 振动周次为宜。
3. 由于不同尾矿的动孔隙压力变化特征差异显著,本文采用幂函数进行优化拟
合,对 Seed 的孔压预测公式进行了修正,通过试验结果检验显示该公式能更精确
地表示本次尾矿试样的动孔压变化特征,其误差明显小于 Seed 孔压预测模型;另
外,为克服常规建模中主观经验判断模型结构带来的弊端,引入了神经网络智能
建模理论,达到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4.将 GIS 技术与模糊优选方法相结合,将其应用于尾矿库和初期坝的规划选址
工作中,提出了基于 GIS 和模糊数学的尾矿坝模糊综合可视化空间选址模型。该
模型一方面充分利用了 GIS 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功能,可有效提高尾矿坝选
址设计的科学性和自动化程度,使设计的效率和有效性大大提高;另一方面通过
引入模糊综合优选模型,可有效解决模糊信息的量化处理需求,有效克服了对随
I
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