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管道换热器内微流体的流动和换热.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博}‘论文 微管道换热器内微流体的流动与换热 捅要 微管道换热器以其换热性能卓越、结构紧凑等优点成为小体积高功率电子器件首 选的新型散热方式。本文结合硅加工的多路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蚀刻工艺,设计并加工 了硅制微管道换热器内微流体的流动与换热实验装置,完成了微管道换热器内单相去 离子水的湍流对流换热和CFC.14lb的流动沸腾换热实验。 分析表明水力直径为100txm左右的微管道内单相液体流动仍满足连续介质假设, 引入粗糙度粘性系数,建立了微管道内单相液体湍流对流换热模型,并采用3维有限 容积法(FVM)进行了数值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利用有限元 法(FEM)解决了热负荷任意分布条件下微管道换热器的换热特性分析的困难;提出 并程序实现了一种新的FEM与FVM耦合求解算法,从而获得任意热负荷边界下微 管道内湍流对流换热的速度场与温度场,并给出了工程应用实例。 考虑微管道表面粗糙度对流动沸腾的影响及界面区域液滴夹带和沉积效应,以双 流体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微管道内流动沸腾环状流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求解,并对数 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首次对CFC一141b在恒定热负荷 下流动沸腾过程中壁面附近的气泡形成、气液相界面区表面张力等进行了模拟,结果 显示: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可作为研究微管道换热器内流动沸腾微观现象的有效途 径。提出了平行阵列微管道内流动沸腾不稳定性分析模型,采用多变量系统频域分析 法中的Nyquist稳定性定理判定平行阵列型微管道换热器流动沸腾的稳定性,利用4 组相同的微管道阵列并联完成了平行阵列微管道流动沸腾不稳定性实验;分析模型汁 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显示:分析模型可定性地分析平行阵列型微管道换热器内流动 沸腾地稳定性,对微管道换热器的设计和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将微管道换热器抽象成多孑L介质模型,利用多孔介质双方程模型导出了微管道换 热器系统总热阻计算式;以降低系统总热阻为目标,给出了矩形截面微管道换热器高 宽比、肋宽等参数的优化方法。设计并加工了壁面集成微热管、壁面增加凹凸粗糙元、 平行折线型等4种平行阵列型微管道换热器的强化传热结构;分析与实验结果显示: 4种强化传热结构的总热阻均比强化前显著降低。 首次提出并加工出了树状分形结构微管道网络换热器和仿蜂巢结构微管道网络 换热器;分别对2种硅制分形结构微管道网络换热器的流动与换热特性进行分析,并 与平行阵列型微管道换热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种分形网络微管道换热器均比 平行阵列微管道换热器具有更高的换热能力,且只需较小的泵送功率。 关键词:微管道对流换热湍流数值模拟流动沸腾分子动力学强化传热分形 摘要 博士论文 ABSTRACT DuetOits heattransfer and microchannel outstanding capacitycompactstructure,the heat sinkisthebestchoicefor of electron devicewith high-power smallvolume. cooling BasedonMultiplexInductivelyPlasma Coupled Etching technique,an experiment is and which of de—ion appliancedesignedmanufactured,on experimentssingle—phase

文档评论(0)

hblybd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