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以来的村落调查及其学术价值——以社会学家吴景超的《皖歙岔口村风土志略》为例.pdfVIP

20世纪初以来的村落调查及其学术价值——以社会学家吴景超的《皖歙岔口村风土志略》为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世纪初以来的村落调查及其学术价值——以社会学家吴景超的《皖歙岔口村风土志略》为例.pdf

DOI:10.13796/j.cnki.1001—5019.2015.03.015 2O世纪初以来的村落调查及其学术价值 以社会学家吴景超的 《皖歙岔 口村风土志略》为例 I振忠 摘 要:吴景超是2O世纪前期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在 1919年撰著的 《皖歙岔口村风土志略》,迄今 尚未引起学界的关注。该文献是一篇有关其人桑梓故里、基于实地调查的民族志类型资料,从位置、沿 革、物产、宗法、生活(含职业、衣食住、娱乐)、教育、风俗(婚嫁、丧葬、岁时、迷信)和胜景八个方面,对徽 州的一个传统村落作了多角度的细致描述,其中不乏精彩的刻画和珍贵的史料记录。此一文献独具特 色,对于我们理解吴景超的生活经历及其社会学实践,了解晚清民国时期的徽州乡土社会,迄今仍具有 重要的学术价值。通过梳理较长时段的村落调查之学术史可见,与民国时期其他的一些社会调查一样 , 吴景超 的这篇村落调查文献对于当代 的村落文化记忆和古村落之保护 ,亦颇具借鉴意义。 关键词 :吴景超;徽州;风土志;社会调查;民族志;徽学 中图分类号:K2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019(2015)03—0138—13 基金项 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 目(14JJD770017) 作者简介:王振忠,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 200433)。 学社会学教授兼系主任。1931年出任清华大学社会学 一 、 吴景超与 《皖歙岔口村风土志略》 系教授 ,并开展城市经济调查。1934年,他与清华大学 社会学家吴景超(1901--1968)系安徽歙县岔 口村 社会学系教授陈达一起前往河北定县,参观平民教育 人,字北海 ,其家庭经营茶业,颇为富裕。父亲吴瀚云 工作。1935年,吴景超在国民政府行政院任职。1947 为晚清贡生,热心于公益事业 ,捐资兴学、筑路修桥等, 年返回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任教,费孝通是他的弟子②。 一 向不遗余力。吴景超于 1914年就读于南京金陵中 吴景超曾是 《独立评论》的作者和编辑 ,深受胡适等人 学,翌年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3年夏赴美留 的推重。1952年 以后,他长期执教于中国人民大学经 学,先后在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攻读社会学,获 济系。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历经磨难后于 1968年去 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①。1928年回国,任南京金陵大 世 ,直到 1980年才获得平反。吴景超是中国20世纪 ① 俊可:《著名社会学家吴景超》,歙县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歙县文史资料》第2辑,l987年,第48页;参见歙县地 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歙县志(—20o5)》下册,合肥:黄山书社,2010年,第1247页。 ② 吴景超曾发表书评,推介费孝通的 《中国农民生活》(PeasantLfieinChina,AFieldStudyoJ’CotmtryLfieintheYangtzeVal一 , London:GeorgeRontledge&Sons,1939)、《禄村农田》(国立云南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室油印本,1941年)二书。他评价 “《禄村 农田》是一本很有趣味的书,在我们学社会学的人看来,这本书的价值,在代表着中国的社会学,走上了一条新的途径”。而在评论 《中国农民生活》一书时,他指出:“费孝通先生所写的 《中国农民生活》,是根据他两个月的实地工作所得到的材料写成的。…… 据我所知,在英文及中文出版的书籍中,描写一个区域里的农民生活,像本书这样深刻细密的,实在还没有第二本。……本书便是 以人类学者所用的方法,研究出来的结果。过去的人类学者,常以初民社会为其对象,最近才有人以同样的方法,来研究文化已经 发达的社会。……我们看了这本书之后,觉得中国各地,应当有许多学者,用同样的方法,把各地民众的真正生活,描写出来,让大 家读了,对于我们 自己的国家,有更深刻,更广泛的认识。中国实在太大了,我们每一个人所知道得清楚的地方,只是中国极

文档评论(0)

iyj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