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轴非比例循环加载条件F的工程金属材料本构关系实验研究及其塑性流动特性分析
摘 要
对余属材料本构关系的研究是国内外固体力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在公路
桥梁领域,由于通常只关心承载能力和安全使用等极限状态,对金属材料的本构
研究大多也仅仅局限于弹性范围和单调加载。随着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抵抗能力研
究的逐步深入,金属材料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弹塑性性能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
注。遗憾的是,金属材料本构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几种特殊材料上,对工程
领域广泛使用的金属材料的本构研究尤显不足,特别是复杂加载路径循环荷载下
的棘轮效应本构关系的研究。为此,必须对循环加载过程中的塑性流动特性有一
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本文在大量分析、研究国内外非比例循环加载实验和本构关系的基础之上,
针对以往本构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之不足,并结合工程金属材料的特殊性,开展
了以下研究工作:
1. 分析研究非比例本构模型及参数确定方法。
2. 在国内外已较成熟的应力或应变控制本构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基
于其本构研究的塑性流动特性。
3. 进行40Cr、16锰钢两种材斟的单轴及多轴应变循环实验,研究应变幅
值及其历史和平均应变及其历史对材料强化(软化)的影响。
4. 对材料进行单轴棘轮效应实验,研究应力幅值及其历史和平均应力及
其历史对棘轮行为的影响。
5. 对材料进行多轴非比例棘轮效应实验,分析多轴非比例应力一应力路
径下应力幅值及其历史对棘轮行为的影响。
6. 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材料的塑性流动特性分析,研究材料的单轴和
多轴非比例循环强化(软化)特性,以及影响单轴和多轴非比例棘轮
效应及其历史效应的不同机理,为以后本构模型的建立提供物理基础。
7, 分析研究了几种描述棘轮效应的本构模型,并通过其数值模拟与实验
结果的比较,阐述其优点和不足。
关键词:循环硬化/软化,棘轮效应,塑性流动特性,循环本构模型
多轴非比例循环加载条件下的’r程金属材料本构关系实验研究及其塑性流动特性分析
ABSTRACT
The of
Constitutive ofmetal
materialisoneofthe
study relationship focusesin出e
fieldofsolidmechanics.Withthe oftheresistance
study onseismicand
deeply
othernatural the ofelasticand alsoof
forces,not
onlyproperties one—way
loading,but
underthe are moreand
elasto—plastic more is
loading attention.However,it
complex get
shortoftheconstitutiveonthemetalmaterialof inthe
study engineeringcomplex
thebehaviors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