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横轴流小米收获机粮仓装置设计开题报告
机械交通学院“卓越工程师”班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 横轴流小米收机装置设计 机化122 姓 名 周凯乐 学 号 123732243 答辩时间 年 月
新疆农业大学机械交通学院
立论依据(以下各项均可加页)
一.选题背景
我国联合收获机的研制已有40多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联合收获机生产企业已有200多家,保有量为十几万台。联合收获机从喂入方式看,有半喂入式与全喂入式,从产品品种上看,有大型中型小型,从产品适应性看,收小麦的多,收玉米,谷子的少。其中粮仓作为联合收获机的重要结构也是各有不同,从联合收获机接粮方式看,有麻袋接粮和粮箱接粮。从产品品种上看,有大中小型。从安放形式看,有卧式和立式,侧翻式。从卸粮方式看,有自动卸粮式,高位卸粮式等等。
从技术性看,我国生产的联合收获机粮仓还存在许多弱点,如适应性,可靠性较差,卸粮速度慢,通用化程度低。进入90年代以后,国家政策扶持,农业生产的发展等原因,全国各地掀起联合收获机的热潮,并呈现更为强势的发展势头。
众所周知小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总产最高、贸易额最多、营养价值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谷物收获是谷物田间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此环节作业质量的好坏对谷物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在此期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确保丰产丰收。据美国农业部(USDA)驻华农业参赞发布的《中国谷物饲料年报》显示,2014/15年度中国的小米播种面积和产量可能保持稳定,分别在2400万公顷和1.22亿吨,机收率大约为85%。各地区差异较大,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等产麦大省机械化收获作业程度都在90%以上。
二.研究现状
国外小米收获机的研究与生产技术已经成熟,目前美国、德国、乌克兰、俄罗 斯等西方国家,小米的收获已基本实现了全部机械化作业。近年来, 随着光电技术、空间技术等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经济发达国家玉米收获机械正在向智能化、专业化、大型化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向大型化、大功率、大割幅、大喂入量方向发展
2.向专业小米收获机方向发展
3.向通用性和高适应性方向发展
4.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5.向舒适性、使用安全性、操作方便性方向发展
目前收获机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大多实现自动化功能,粮仓的研究也是比我国先进许多,在传感器和液压技术应用方面最多,从而实现多自动卸粮,多角度高速高位卸粮和有效利用空间。例如凯斯88系列的可伸展液压粮箱,增大容积,日本井关HC758G可多角度高位卸粮等等。
而我国小米收获机的发展到了第3个阶段,由原来的引进、使用、仿制和改进样机到现在自行设计开发。但我国联合收获机的发展主要集中于脱粒机构和清选机构,对于粮仓的发展研究不是很多,现多存在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低,形式单一等问题。对于粮仓的发展主要是小型公司和私营业主在改进研究,例如福田雷沃的麦霸高位液压卸粮装置,润源2018/2058[1] 耿端阳.新编农业机械学.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12
[2] 刘春鸽.我国脱粒机行业现状与质量问题分析[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3(08)[3] 金承列.中小型联合收割机技术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J].农业机械.1999(05)[4] 魏宏安.我国收获机械的发展与研究现状.甘肃大学学报[J].2001, (6),195-200.
[5] 吕春婷.收获机械趋向下坡“小履带”成亮点.浙江农村机电[J],2004, (5),4-5
[6] 4L-120 型小型联合收割机.机械研究与运用[J].1999.(03).23
[7] 刘恒新. 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与未来[J]. 农机质量与监督,2004,05:21-22.
[8] 常润海,金容君.谷物联合收割机的结构改进及发展[J]. 现代化农业, 1998, (8): 34 35
[9] 蒋亦元.摘脱后切割茎杆搂成条铺的稻 麦 联合收获机[J]. 农业工程学报, 1997, 13(1): 51 56
[10] 陈树人.割前脱联合收割机的发展与研究现状[J]. 中国农机化, 1998, (4): 35 36
[11] 姚玉林.吕金庆, 邹振萍. 国内外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发展预测[J]. 农机化研究, 1999, (3): 10
[12] 赵耀.联合收获机使用与维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