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毕业论文__漫谈紫砂壶.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__漫谈紫砂壶

漫谈紫砂壶 摘要:本文从紫砂壶的起源、原料、造型、工艺要求、创新要素等方面对珠圆玉润的紫砂壶进行了分析。“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是清代诗人汪文柏在《陶瓷行》里对宜兴紫砂由衷的赞美。只有对紫砂壶具有深刻的理解,方能深谙其道。 关键词: 珠圆玉润 宜兴紫砂紫砂泥 工艺要求 宜兴紫砂陶器在国际间享有声誉,有近五百年的历史了。紫砂陶在浩瀚的中华文物史上有着瑰丽的地位,人们称为高超的艺术品。在明清两代,地处江南人文荟萃之地的宜兴,所生产的紫砂器,更充满着丰富的文化气质。其所以成为名陶,实由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独特的艺术性两大原因。紫砂壶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特点,使其身价贵重,甚至于超过珠玉之上。 一、紫砂壶的起源 最早,人们是认为紫砂壶起源于明代,由明代人周高起提出,他在《阳羡茗壶系》“创始”中说:“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云家: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翁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金沙寺僧,姓名与生平不详,明周容《宜兴瓷壶记》认为他是“万历间(1573—1619年)大朝山寺僧”,是他从陶工那里学会制陶技术而发明了紫砂壶。以后,清吴骞《阳羡名陶录》等也如是说,直到现代,由于人们在文献中发现,早在北宋已有了有关紫砂器的记载,才提出了紫砂壶起源于北宋说,而1976年宜兴鼎蜀镇蠡墅羊角山宋代紫砂古龙窑和宋代紫砂器残片的发现,紫砂壶起源于宋代说逐渐取代了明代说,成为了现代最为流行的说法。 不过,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就目前考古发现而言,紫砂器始于北宋,但就文献记载而言,确似乎还更早。在唐代,茶圣陆羽《茶经之用》有曰:“熟盂,以贮熟水,或瓷或沙,受二升。” “熟盂”,即盛沸水之盂,“瓷”当是瓷,而“沙”,按照上面对宋代史载的解释,则应为紫砂泥,“或瓷或沙”即是或用瓷土或用紫砂泥制成的熟盂。也就是说,在唐代紫砂器已出现。在对北宋紫砂器残片的研究中,人们有一种认识,即认为此时的紫砂器已经很成熟,其起源似乎还应更早。 唐代,目前虽无紫砂器遗物的发现,但我们都知道,宋之前,宜兴的陶业一直都很发达,据考古调查,宜兴地区的古窑址,自汉至唐,一直绵延不断,有汉代的川埠乡和西山前的窑址群,有六朝的南山北麓汤渡村和均山的青瓷窑群,有唐代的涧古龙窑址等等。 二、紫砂壶的原料 (一)紫砂泥介绍 关于泥料名称,一般是因循传统称呼。而传统称呼又多由挖矿人根据矿料挖出时的颜色而起。但是,随着紫砂壶市场的逐渐扩大,传统称谓因为不尽科学而引出许多歧义,甚至导致许多真假之辩和欺骗指责。因此,正本清源,对紫砂矿料进行科学定义实在是一件大有必要之工作。 宜兴紫砂所用的原料是:紫泥,绿泥(本山绿泥)烧成后为黄色,红泥三种,统称为紫砂泥。紫泥产于宜兴丁蜀镇黄龙山深藏于黄石岩下夹存于甲泥矿层中,本山绿泥是紫泥层的夹脂,故紫泥和本山绿泥有“泥中泥”之称;红泥产于川埠朝庄,是嫩泥矿底部的泥料。紫砂泥矿体呈薄层状,透镜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厘米到一米左右。 (二)紫砂泥的分类 宜兴紫砂的品种繁多,因此我们所见的紫砂茶具的颜色也五彩缤纷。宜兴紫砂陶土的品种繁多,因此我们所见的紫砂茶具的颜色也五彩缤纷。 1

文档评论(0)

jiqinyu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