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摩擦及习题课.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论力学摩擦及习题课

1 ? 自锁实例: 千斤顶、圆锥销。 当α<φm时,物体不沿斜面下滑。即斜面的自锁条件是:斜面的倾角小于或等于摩擦角。 螺纹可看成绕在圆柱体上的斜面,所以,螺纹的自锁条件就是斜面的自锁条件。 ③ 再研究整体 ② 再研究梁CD * 由物系的多样化,引出仅由杆件组成的系统——桁架 §3-4 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分析 工程中的桁架结构 工程中的桁架结构 工程中的桁架结构 工程中的桁架结构 桁架:由杆组成,用铰联接,受力不变形的系统。 节点 杆件 (a) 桁架的优点:轻,充分发挥材料性能。 桁架的特点:①直杆,不计自重,均为二力杆;②杆端铰接; ③外力作用在节点上。 力学中的桁架模型 ( 基本三角形) 三角形有稳定性 (b) (c) 工程力学中常见的桁架简化计算模型 解:①研究整体,求支座反力 一、节点法 已知:如图 P=10kN,求各杆内力? [例] ②依次取A、C、D节点研究,计算各杆内力。 节点D的另一个方程可用来校核计算结果 恰与 相等,计算准确无误。 解: 研究整体求支反力 ① 二、截面法 [例] 已知:如图,h,a,P 求:4,5,6杆的内力。 ② 选截面 I-I ,取左半部研究 I I A 说明 : 节点法:用于设计,计算全部杆内力 截面法:用于校核,计算部分杆内力 先把杆都设为拉力,计算结果为负时,说明是压力,与所设方向相反。 三、特殊杆件的内力判断 两杆节点无载荷、且两杆不在 一条直线上时,该两杆是零杆。 ① 三杆节点无载荷、其中两杆在 一条直线上,另一杆必为零杆 ② 四杆节点无载荷、其中两两在 一条直线上,同一直线上两杆 内力等值、同性。 ③ [例] 已知 P d,求:a.b.c.d四杆的内力? 解:由零杆判式 研究A点: 摩擦 按物体间的 运动状态分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静滑动摩擦 动滑动摩擦 一. 静滑动摩擦定律 F P N 摩擦力F: 方向: 恒与物体相对滑动的 趋势相反 大小: 一般状态下由平衡方程确定,当物体处于将动未动的临界状态 时,由静滑动摩擦定律计算. Fmax=Nf N:法向反力 f:静滑动摩擦系数,为常数,由材料决定 §1 滑动摩擦 G §3-8 摩擦 因此, 0≤ F ≤ Fmax 作用位置: 作用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上沿公切线 二. 动滑动摩擦定律 F ′ =N f ′ N:法向反力;f ′:动滑动摩擦系数,为常数,由材料决定 f ’ f §2. 带有摩擦的平衡问题 求解有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其方法和步骤与前几章相同,所不同的是要考虑摩擦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和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注意: 1.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滑动(或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 相反。 2.??摩擦力的大小:未知,除了要利用平衡方程外,还应注意静 摩擦力的范围,只有达到极限摩擦力时,才有F=Fmax=fN。 3.???补充方程的数目与摩擦力的数目相同。 N F1 F2 G Q α (1). 下滑时:摩擦力朝上 x y :Qcosα+F-Gsinα=0 :-Qsinα+N-Gcosα=0 Fmax=Nf Q1=G(sinα-fcosα)/(cosα+fsinα) (2). 上滑时:摩擦力朝下 Q2=G(sinα+fcosα)/(cosα-fsinα) ∴ Q1 ≤Q ≤ Q2 例: 重为G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今在该物体上作用一水平力Q,问能使该物体保持平衡时Q的范围.已知 f=0.5. §3 . 摩擦角与自锁现象 全反力: R = N + F 由于 0≤ F ≤ Fmax ∴ N≤ R ≤N+ Fmax 把全反力的最大值Rmax与法线N间的夹角φmax称为摩擦角,用φ表示 F R G P N max max φ 由图可知: 可见,摩擦角与摩擦系数f 一样也是表示材料表面性质的一个常量. 当物体的滑动趋势方向改变时,全约束反力作用线的方位也随之改变, 当物体在支承面内有各个方向滑动的趋势时,则全反力的最大值Rmax 作用线将画出一个以接触点为顶点的圆锥面----摩擦锥 1.摩擦角 摩擦锥的顶角为 2 φmax,由于F不可能超过最大值,所以,全反力R的作用线也不可能超出摩擦角以外,即.物体平衡时,全反力R必在摩擦角以内. Fmax Rmax 2 φmax 因此 : 如果作用于物体上的主动力的合力作用

文档评论(0)

hao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