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政府公共支出与减贫政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的政府公共支出与减贫政策.doc

中国的政府公共支出与减贫政策 林伯强/亚洲开发银行 原载《经济研究》2005年第1期 【英文标题】Government Expenditure and Poverty Reduction in China ?? Lin Boqiang ?? (Asian Development Bank) 【标题注释】本文为作者本人的学术讨论,不代表亚洲开发银行的观点和政策意见。 【内容提要】在中国,尽管农村经济增长和贫困减少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很少有研究对农村经济的动力源进行分析,而把公共投资作为农村发展和消除贫困的直接动力源的研究尤其缺乏。本文旨在弥补以前研究的空白,并指出各类公共投资对农村经济增长、贫困减少和地区不均等的边际效应在各地区和各时期差别很大。根据实证结果和对历史上公共支出方式的分析可知,农村公共支出再分配可以带来很大的潜在收益。 【英文摘要】Despite the phenomenal progress in poverty reduction in rural PRC,few studies analyze the sources of growth of th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sector,in particularly failed to include public investment directly as a source of growth and poverty reduction.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knowledge gap in previous studies and develop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to fill the gap.The results show that government spending on production-enhancing investments,such as agricultural RD and irrigation,rural education,and infrastructure including roads,electricity,and telecommunications all contributed to rural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reduced regional inequality and rural poverty.But variations in their marginal effects on productivity were large,among the different types of spending as well as across regions.The paper finally draws some conclusions regarding the policy choices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关 键 词】公共投资/减贫/地区差异/联立方程模型 ????Public Investment/Poverty Reduction/Regional Inequality/Simultaneous Equations Model ? ????    一、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以来,中国的农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许多研究都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分析,包括McMillan、Whalley和Zhu(1989),Fan(1991),Lin(1992),Zhang和Carter(1997),Fan和Pardey(1997),以及Huang、Rosegrant和Rozelle(1999)。这些研究绝大多数更注重分析20世纪90年代早期以前制度变迁对增长的影响。McMillan、Whalley和Zhu认为1978—1984年间生产率增长的80%应归功于制度改革,另外的20%则归因于产品价格的变化。Fan发现1965—1985年间,制度改革说明了产量增长的27%或生产率增长的63%,而以剩余度量的技术变化仅说明了生产增长的16%或生产率增长的37%。Lin将采纳生产责任制的家庭比例作为生产函数中制度变迁的代表,认为1978—1984年间生产率增长的94%应归功于制度和政策的改革。Fan和Pardey(1992)指出遗漏变量,比如研发投资,可使对生产增长原因的估计发生偏误。他们发现在生产函数估计中忽略研发变量将使人们夸大制度变迁的影响。 ????林(1994)尝试解释中国在1979—1991年的农业增长问题,重点是农业增长和自1978年开始的农村经济改革引起的农业结构快速调整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按照不同函数设定,在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