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傳統藝術.ppt

台灣民間工藝研究 《文化資產保存法》架構下的 傳統藝術研究方法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傳統藝術研究所+博物館研究所 兼任 世界宗教博物館 江 韶 瑩 前言 新修訂《文化資產保存法》於94年2月5日頒布,並於同年11月1日公佈施行後,中央主管機關及各級地方政府均面臨新的任務與挑戰。無論是法令落實、行政操作及民眾認同都成為重要的學習課題,為促使行政人員、專業者及社會大眾瞭解其意涵並體認文化資產的價值與重要性,文建會規劃針對不同對象及法令層面,設定各類文資議題、推動相關文資計畫,以提昇文資保存維護觀念,並建立全民守護文化資產之共識。 文化資產保存法的執行系統是採取由地方政府往上級政府提報的模式,由地方進行普查、審議、登錄作業後提報中央審議、指定;但地方因文資專業研究人力、管理經營及行政人員、審議委員普遍受限於業務繁重、經驗與專業素養不足,這種基本結構(base structure)引發上層結構(supper structural)鬆動、無力感的困境,亟待從文資保存、維護、研究調查、行政管理、推廣、加值再利用及永續經營等的理念、理論論述以及實務工作全面展開。 筆者於 97年7月分別接受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委託進行「現階段台灣重要無形文化資產潛力資源研究調查計畫」、「澎湖縣傳統工藝技藝保存者登錄作業研究調查計畫」,兩研究調查計畫是以文資總管理處、澎湖縣政府文化局法定業務「重要傳統藝術」、傳統工藝美術的「技藝」指定之潛力資源為普查對象,從「重要傳統藝術」的角度將其置入當前的社會文化情境中思考,並藉日本無形文化財保護的經驗,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評選規則,以探究、建立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行政的主要作業架構、通則,預計完成下列工作: 1 .無形文化資產種別分類及保存者分類類目研究。 2 .重要無形文化資產之保存者/保存團體的認定基準。 3 .工藝技藝各類目重要潛力保存者/保存團體調查訪問造冊。 4 .無形文化資產潛力資源人才資料庫架構、相關提報表格及人才Meta data着錄欄位、系統建構。 5 .考察日本「人間國寶」指定制度之建構及保存傳習相關內容,並研擬相關策略,以作為業務發展之研究基礎。 6. Creative Commons(創用CC)機制探討。 為完整紀錄台灣「傳統藝術」的潛力資源,以作為未來指定作業之重要參考依據,在上述計畫中,必須深入研究、調查台灣本島及澎湖、金門、馬祖、蘭嶼等地區目前所仍保有的「重要傳統藝術」現況以「分門別類」地建立「細目」,除了將針對傳統藝術作「量化」的調查與分析之外,更以學術研究的專業角度,進一步作「質性」與「紮根理論」的評估,俾能全面整理台灣目前所擁有的傳統藝術潛力文化資源全貌後,更深度了解傳統藝術在整體文化生態中的發展、變遷、傳承現況及建置數位資料庫、Creative Commons的機制,以作為日後推動「重要傳統藝術」指定作業、保存傳承工作的指標與重要參考準據。 本講內容以文化資產保存法架構下的「傳統藝術」之語意內涵、研究方法、研究範疇與趨勢為主,藉以拋磚引玉、以啟後來。 目前進行中之主要工作 1. 文資法架構下的傳統藝術、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保 存者之定義與分類。 2. 建立傳統工藝技藝資源潛力點訪問調查名單、基本 資料。 3. 日本重要無形文化財保持者(人間國寶)及選定、 指定、認定基準。 4. 傳統工藝技藝之歷史文獻及出版紀錄之蒐集整理。 5. 進行田野調查、深入訪談,以建立普查表、提報表 之基本資料。 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的定義:「指被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相傳,在各社區和群體適應周圍環境以及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被不斷地再創造,為這些社區和群體提供認同感和持續感,從而增強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尊重。在本公約中,只考慮符合現有的國際人權文件,各社區、群體和個人之間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順應可持續發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文資法架構下的傳統藝術 文資法中「傳統藝術」屬於新的文化資產類型,與「民俗及有關文物」並列一章。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可說是接近日本《文化財保護法》的「無形文化財」以及「民俗文化財」,以傳統工藝技藝、表演藝術藝能以及風俗、信仰、節慶等活動與其有關文物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