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春秋时期奴隶制的瓦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pptVIP

第四章春秋时期奴隶制的瓦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春秋时期奴隶制的瓦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ppt

第四章 春秋时期奴隶制的瓦解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三、春秋时期的文化 秦国的早期历史 秦国的早期历史 6、弭兵运动 弭兵运动是由经常处于交战状态的宋国发起的,前后共有两次。 第一次是在公元前579年,由宋国大夫华元发起,后因楚国撕毁盟约而没有成功。 第二次是在公元前546年,由宋国大夫向戌发起,会议确立晋、楚两个大国同作盟主,除齐、秦外,其余小国要同时朝见晋、楚,向两国同时纳贡。第二次弭兵大会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晋、楚平分霸权为条件取得了成功。此后,晋、楚两国几十年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黄河流域的争霸战争告一段落,历史进入了春秋晚期。 弭 兵 运 动 7、吴越争霸 吴王阖闾在位期间,在军事家孙武和楚亡臣伍子胥的辅佐下,进行军事、政治等方面的改革,使国力日益强盛。前506年,吴军大举攻楚,五战五捷,并攻占楚都郢,楚昭王仓惶出逃。 前496年,吴、越两军战于檇李,吴国大败,阖闾伤重身亡。阖闾死后,子夫差继位,立志报仇。前494年,夫差打败越军,越王勾践只好卑辞乞和,向夫差称臣。前482年,夫差在黄池与诸侯会盟,击败劲敌晋国而成霸主。就在同时,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在范蠡、文种等人协助下,“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誓要雪耻。他利用夫差北上会盟之机,直捣姑苏,吴损失巨大。前473年,勾践灭吴,夫差自杀,勾践北上徐州大会诸侯,为最后霸主。 春秋五霸——吴越争霸 西施 西 施 [唐]罗 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春秋历史上的著名霸主被称为“春秋五霸”,关于春秋五霸历来说法不一,一般多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说法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其实,宋襄公虽想称霸,但未做到,是未霸先亡。而吴王夫差也并未真正取得霸主之位。秦穆公虽未称霸中原,但他独霸西戎,威震诸侯,并为后来秦的东进奠定了基础,当为五霸之一。因此,春秋五霸应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和越王勾践。 (三)大国争霸的实质及历史作用 1、大国争霸的实质 掠夺土地、人口和财富,以扩充自己的实力。 “春秋无义战”(孔子) 2、争霸战争的历史作用 ◆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产生。 ◆加快了统一中国的步伐。 ◆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2、水利的兴修 3、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1、井田制的瓦解和私有土地的产生 2、赋税制度的改革 各国的赋税改革 (三)新兴地主阶级的夺权斗争 1、“私家”与“公室”的斗争 2、三桓治鲁 3、田氏代齐 4、三家分晋 5、地主阶级夺权斗争的意义 新兴地主阶级的夺权斗争——田氏代齐 新兴地主阶级的夺权斗争——三家分晋 (一)哲学思想 1、老子与《道德经》 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传世的老子《道德经》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是研究其思想的重要文献。 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道”。他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先天地生”,“道”的本体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但它又是“万物之宗”,“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就是“道”。这就是老子的以“道”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无为而治”。所谓“无为”,即“无智”、“无欲”,静心寡欲,顺乎自然,目的是“无不为”。 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约生活在前571年至471年之 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是人们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 河南鹿邑老子故居,相传老子曾在此居住 河南鹿邑老君台,传说老子在此飞升 2、孔子与《论语》 孔子:是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整理古文献、传播古代文化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主要思想和言论保留在其弟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