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訓詁的方法
因文求義 所謂因文求義是指不借助於字形或字音,而是只分析文句本身所表示的意義。因形求義因聲求義之外的訓詁方法都可歸於此。大致包括以下方法: 一、利用工具書及古注 二、排比歸納語言材料 三、據書之通例 四、利用語法規律 五、利用語言環境 六、利用修辭方式 七、利用校勘 八、利用方言佐證 一、利用工具書及古注 這要求大家在遇到陌生詞時,要有利用古訓的意識:首先,查當前的字典辭書,如果有解釋,而且解釋的正確,那麽這種成果就可以利用。如果沒有直接的答案,我們就應當在古訓中找答案,古訓浩如煙海,如何尋找?一方面可以利用電子語料庫,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詁訓匯纂》等工具書。前文我們介紹大量的古字典辭書,以及各時代的訓詁成果,目的就是要大家能夠利用古訓來解決問題。 可分兩類情況: (1)單音詞及聯綿詞往往可以直接在古訓中找到答案。 (2)雙音詞的訓詁則往往難以找到答案,但古漢語中的雙音詞往往結合的不夠緊密,所以我們可以從其中的語素入手,而這則可以利用古訓。 例一、《史記·張儀列傳》:張儀於是之趙,上謁求見蘇秦。蘇秦乃誡門下人不為通,又使不得去者數日。已而見之,坐之堂下,賜僕妾之食。因而數讓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甯不能言而富貴子,子不足收也。”謝去之。 《史記索隱》曰:“謂數設詞而讓之。讓亦責也。數音朔。” 王念孫(《讀書雜誌·史記第四》“數讓之”條:“小司馬讀數為頻數之數,非也。秦初不見儀,至是始一見,即責以數語而謝去之,未嘗數數責之也。數讀如‘數之以王命’之數,高注《秦策》曰:‘數,讓也。’《廣雅》曰:‘數、讓,責也。’數讓連文,猶誅讓連文,古人自有復語耳。”) 按:王念孫根據《廣雅》和《戰國策·秦策》高誘注,指出“數”有責的意思,數、讓是同義詞,司馬貞解“數”為頻數之數,非是。這便是據古訓( 包括辭書和古注)以釋詞的一個例證。 例二、枚乘《七發》:“雖有金石之堅,猶將銷鑠而挺解也。” 李善注引高誘《呂氏春秋》注曰:“挺,猶動也。” 王念孫《讀書雜誌·餘編下》指出:“李訓挺為動,則分挺與解為二義矣。今按鑠亦銷也,挺亦解也。《呂氏春秋·仲夏紀》:‘挺眾囚,益其食。’高注曰:‘挺,緩也。’……《後漢書·臧宮傳》‘宜小挺緩’,《傅燮傳》‘賊得寬挺’,李賢注並云:‘挺,解也。’” 按:王念孫之所以知道挺有緩解之義,是根據《呂氏春秋》高誘注和《後漢書》李賢注這兩條古注。 例三、《史記·刺客列傳》:“因自皮面決眼。” 《索隱》曰:“皮面,謂刀割其面皮,欲令人不識。” 按:王念孫《讀書雜誌·史記第五》“皮面”條曰:“如小司馬說,則當云割面皮,不當云皮面矣。《廣雅》曰:‘皮,離也。’又曰:‘皮,剝也。’然則皮面者,謂以刀自割其面也。” 按:王念孫之所以知道“皮”有剝、離之義,是根據《廣雅》這部辭書。 二、排比歸納語言材料 沒有古訓可以利用,那麽可以利用排比歸納的方法 例一、終 《詩·邶·終風》“終風且暴”,《毛傳》曰:“終日風為終風。”韓詩曰:“終風,西風也。” 王念孫認為:“此皆緣詞生訓,非經文本義。終猶既也,言既風且暴也。”(《經義述聞》五“終風且暴”條,又卷二十九《通說上》) 按:王念孫怎麽得出“ 終猶既也”的結論呢?他是在歸納、排比語言材料的基礎上得出這個結論的:《詩·邶·燕燕》:“終溫且惠。” 《詩·邶·北門》:“終寠且貧。” 《詩·小雅·伐木》:“終和且平。” 《詩·小雅·甫田》:“終善且有。” 《詩·小雅·正月》:“既其永懷,又窘陰雨。” 前四個例句,均以“終”與“且”相呼應,“且”字在此是並列連詞,猶“又”也。則“終”字也應當是一個表示兩種情況同時存在的連詞,它的意思只能是既。再跟 “既其永懷,又窘陰雨”相比照,“且”猶又也,則“終”亦猶既也。就這樣,王氏通過排比語言材料的方法,考出了“終”有既義,而這是任何字典、辭書所不載的。 例二、靳 《新唐書·鄭覃傳》:“比皆不攝職事,至慕王夷甫,以不及爲靳。” 《大詞典》引此例釋爲“惋惜”。 按:此釋誤,“靳”當釋爲“恥辱”。《舊唐書》與之相對應的文句可爲佐證:“李石云:‘此本因治平,人人無事,安逸所致。今之人俗亦慕王夷甫,恥不能及之。’”“靳”、“恥”正相對應。 “靳”表恥辱義在《新唐書》中很常見,不過常與它字組合,而且多用爲動詞。如:《南蠻傳上》:“虔陀數詬靳之,陰表其罪,由是忿怨,反,發兵攻虔陀,殺之,取姚州及小夷州凡三十二。”“詬靳”即罵辱,《舊唐書》對應用詞正作“罵辱”。 《回鶻傳上》:“是時,回紇已逾三城,見州縣榛萊,烽障無守,有輕唐色。乃遣使北收單於府兵、倉庫,數以語淩靳清潭。”“淩靳”即淩辱。《舊唐書》對應用“大辱”。《安祿山傳》:“或箠掠何辱,豬兒尤數;雖嚴莊親倚,時時遭笞靳,故二人深怨祿山。”“笞靳”即笞辱。《張玄素傳》:“近世宋武帝侮靳朝臣,攻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