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区域物流网络规划与设计.ppt
区域物流 一、区域物流的涵义 定义 在特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区、城市群、城市、农村等区域范围内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物流活动 二、区域物流体系 跨国区域物流 是跨越国境的区域物流,是区域物流层次最高、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管理难度最大的区域物流。 跨国区域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体现 联合体大区物流 一国之内的若干行政区所组成的区域联合体的物流 在产业结构、地理位置、产业分工、物流资源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互补关系 大区物流关注的重点与难点:成员之间的物流协作 、协调 省域物流 城市物流 农村物流 三、区域物流的特点 管理经营主体的多元性 行政主体、管理主体、经营主体 竞合关系 制衡:规则约束 协作、协调、协同 区域边界的不确定性 成员变动、边界变动 经济发展态势变化,辐射范围变化 物流系统的完整性 结构上的合理组合 功能上的互补配套 四、区域物流的地位和作用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存在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区域物流与区域交通 区域物流与区域交通是共生共存 区域物流与城市建设 物流布局与设施建设都集中在城市或与城市相连接 城市建设与发展又时刻离不开物流的支持 提高物流效率与完善城市功能相结合 区域物流与区域环境 物流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的副效应 提高环境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物流领域具有重大潜力 五、区域物流发展规划 区域物流规划的原则 系统性原则(区域中的物流元素系统思考、系统设计) 战略性原则(长期性、全局性、可变性) 科学性原则(科学规划) 可行性原则(有可操作性、结合实际) 区域物流规划的内容 战略定位(在全国乃至跨国区域的定位;在社会经济中的定位) 发展目标(量化指标) 发展措施(强制性、诱导性、服务性) 区域物流发展的对策 区域物流发展的对策 1.明确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2.建立并完善区域物流管理体制 一是管理主体:政府,行业协会,必须具有法定的管理权威和公认的受托管理权; 二是管理范围和管理内容:主要管理中观的区域物流问题,非运作和经营的问题; 三是管理手段: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并用。 3.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规划; 4.完善区域物流的投融资体制; 区域物流发展的对策 四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的形成 1.环渤海物流圈: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青岛 2.长江三角洲物流圈: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宁波 3.珠江三角洲物流圈:广州、深圳 4.台湾海峡两岸物流圈:福州、厦门、高雄、基隆 “大珠三角” 通常所说的“大珠三角”就是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 “大珠三角”面积18.1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8679万,2003年GDP总值3287亿美元。以经济规模论,“大珠三角”相当于长三角的1.2倍。 泛珠三角 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其中,9省区面积占全国的20.9%,人口占全国的34.8%,GDP总值占全国的33.3%。 从国际来看,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等东盟国家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省海域相接、山水相连、文化相似,加上2010年前要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圈应包括东南亚各国。 较为完整的“泛珠三角”经济圈的范围应是:大珠三角洲-大华南-大西南-华中中南部-华东南部-台湾地区-东南亚10国。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 第一层次:环绕渤海及部分黄海沿岸,由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西、秦皇岛、唐山、天津、沧州、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等15个城市和地区组成。 第二层次:环绕着黄海、渤海,由辽宁、河北、山东、山西4省,北京、天津2市及渤海海域所形成的“大渤海经济区” 据国家统计局汇总统计:1994年环渤海经济区的辽宁、河北、山东、山西4省,北京、天津2市实现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占全国的24.2%。 经济总量:评价一个地区或城市经济发展总量往往采用地区生产总值这个指标(简称GDP)。从地区生产总值完成情况看,2003年长三角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大关,达到23798亿元,比2002年增加了3815亿元,16个城市增速均值达到14.8%;珠三角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达到11335亿元,比2002年增加了1916亿元,增速均值达到了15.5%;京津冀城市群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东北三省之和,达到13094亿元,三地增速均值达到12.2%;大东北经济圈(东北三省数据之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57亿元,三省GDP增速均值达到10.7%。? 从总量来看,长三角总量居4个经济圈之首,京津冀城市群列第二位,大东北经济圈排在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年浙江省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doc
- 2013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2.3投资理财选择.ppt
- 201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考点研习训练 1-4生活中有机化合物.doc
- 201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起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 2014-2018年汽车电喷系统市场现状分析及趋势战略的研究报告.doc
- 2014-2020年新形势下铝市场调查及投资潜力的研究报告.doc
- 2014-清华大学物流与供应链领袖高级研修班.doc
- 2014《高考总复习》第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专题一 各具特色国家和国际组织(选修3).ppt
- 2014中考考试说明.doc
- 2014化学暑假作业答案-南宫中学.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