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六章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
第十六章
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
本章重点:
细胞周期各分期的特征或事件
细胞周期的调控
第一节 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
一.原核细胞的DNA复制和胞质分裂
原核细胞的分裂一般是简单的一分为二,且分
裂速度很快。其分裂活动包括两个方面:
①细胞DNA的复制和分配,使分裂后的两个子细
胞均能分别得到亲代细胞的一整套遗传物质;
②胞质分裂,把细胞基本上分成两个相等的子细
胞。
第二节 真核细胞的分裂
1、无丝分裂(amitosis):核拉长、断裂,分裂
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例:纤毛虫
2、有丝分裂(mitosis):形成有丝分裂器,确保
遗传物质均等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是高等
生物体细胞的分裂方式。
3、减数分裂(meiosis ):DNA复制一次,细
胞分裂两次,遗传物质减半,是生殖细胞成熟
过程的分裂方式。
一、 无丝分裂
主要见于低等动物
细胞生长——DNA复制——细胞核拉长—
—核中部缢陷呈哑铃形,核颈部有环状微
丝环绕——两子核形成——胞质分裂——
两个子细胞
特点:直接快速,核保持完整,染色质不
凝集,无有丝分裂器装配
二、 有丝分裂(mitosis)
真核生物体细胞的一种分裂方式,通过
纺锤体及染色体的形成,把复制的DNA
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以保证遗传的连续
性和稳定性。由于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出现纺锤体,故称为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包括核分裂和胞质分裂。
(一)核分裂:
1.前期(prophase)
(1) 染色质的变化
染色质 染色体
姊妹染色单体 (sister chromotid),
二分体 (dyad);染色体逐渐向核膜靠近,
并逐渐变粗,主缢痕和次缢痕清晰可见,
动粒结构形成 (kinetochore)。
染色质凝集
凝集素 (Condensin )
染色体
(2)非染色质的变化
① 中心体复制完成,形成有丝分裂器
细胞质中微管蛋白库提供微管
② 核仁消失
rDNA转录停止
③ 核膜破裂
核纤层蛋白磷酸化
有丝分裂器:有丝分裂器是一种微管组织,其
主要构成成分为纺锤体、中心体和星体,这一
结构系统与姊妹染色单体精确定位到2个子细
胞中有关。
中心粒
复制
S期哺乳动物细胞中中心粒的复制
分裂极确定: S期复制了
的中心粒在前期开始时
向四周辐射短的微管为
星体微管,形成的结构
为星体。在摩托蛋白的
作用下中心粒沿核膜外
彼此远离,决定分裂极,
纺锤体开始组装。
纺锤体(spindle):有丝分裂前期由中心体
形成的星体微管、极微管、动粒微管排列组
成的纺锤样结构,与染色体的移动、排列和
分离有关。
极微管的不断延长将中心粒推开,每一极发
出的极微管构成了半个纺锤体。
核膜、核仁消失
2、 前中期(Prometaphase )
特点:纺锤体微管捕获染色体动粒,使染色体
向赤道面迁移。
标志:染色体剧烈地活动、旋转、振荡、徘徊
于两极之间,并被纺锤体“捕获”
纺锤体微管向细胞内部侵入,与姐妹染
色单体的动粒结合 (动粒微管)。
此时染色体是既向一极移动也向另一极
移动,是以振荡的方式移向纺锤体中部
的。
动粒微管解聚和装配,使染色体向赤道
面迁移。
纺锤体微管包括:
①动粒微管 (kinetochore mt):由中心体
发出,连接在动粒上,负责将染色体牵引
到纺锤体上,动粒上具有马达蛋白。
②星微管 (astral mt):由中心体向外放射
出,末端结合有分子马达,负责两极的分
离,同时确定纺锤体纵轴的方向。
③极微管 (polar mt或overlap mt):由中
心体发出,在纺锤体中部重叠,重叠部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