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级财务会计与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分析讲义
专题一 总 论
考情分析 近三年考试中所占的分值平均为13分左右,考生应该重点理解记忆最基本的法律概念和经济纠纷解决途径的法律知识。
第一节 法律基础
一、法的本质和特征 1.法的本质 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解释: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2.法的特征:法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和社会规范,不仅具有行为规则、社会规范的一般共性。还具有自己的特征。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循的效力,具有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导性;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提示: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规范基本特征的有( )。 A.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B.国家制定或认可 C.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取得社会公众认可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二、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1.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非财产关系而形成的法律关系,称为民事法律关系或民商法律关系; 2.调整行政管理关系而形成的法律关系,称为行政法律关系; 3.调整因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管理而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称为经济法律关系。 (二)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法律关系的主体 法律关系的主体又称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1)公民(自然人);(2)机构和组织;(3)国家(特定主体);(4)外国人、无国籍人和外国社会组织。 2.法律关系的内容 3.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1)物;(2)非物质财富;(3)行为;(4)人身。人身是由各个生理器官组成的生理整体(有机体)。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2007年) A.公民 B.企业 C.物 D.非物质财富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主体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选项C和选项D属于法律关系的客体。
三、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是指由法律规范所确定的,能够产生法律后果,即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情况。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 提示:依据是否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标准,法律事实可以划分为两大类: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一)法律事件 1.法律事件,是指“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定情况或者现象。 2.事件可以是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台风、森林大火等不因人的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也可以是某些社会现象,如爆发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等。 (1)由自然现象引起的事实又称绝对事件; (2)由社会现象引起的事实又称相对事件。 提示:它们的出现都是不以人们(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 (二)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是指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即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它是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最普遍的法律事实。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有( )。(2011年) A.自然灾害 B.公民死亡 C.签订合同 D.提起诉讼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1)选项AB属于法律事件;(2)选项CD属于法律行为(提起诉讼引起诉讼法律关系的产生)。
四、法的形式和分类 1.法的形式。我国法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2)法律(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 ①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②其他法律: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 (3)行政法规(次于宪法和法律,高于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4)地方性法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5)自治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冻干粉针剂生产的质量控制.pdf
- 出租汽车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考评表.doc
- 出版社绩效薪酬改革研究.doc
- 出纳与出纳工作讲义课件.ppt
- 出纳实帐攻略之出纳与出纳工作讲义.doc
- 出纳岗位作业指导书.doc
- 出纳备查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讲义.ppt
- 出纳岗位实务讲义.ppt
- 出纳新手必备知识.doc
- 出纳银行结算业务处理.ppt
- 《GB/T 32879-2025电动汽车更换用电池箱连接器》.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1649.2-2025粒度分析 图像分析法 第2部分: 动态图像分析法.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0899.9-2025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9部分:碳量的测定.pdf
- 《GB/T 20899.9-2025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9部分:碳量的测定》.pdf
- GB/T 20899.9-2025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9部分:碳量的测定.pdf
- 《GB/T 33820-2025金属材料 延性试验 多孔状和蜂窝状金属高速压缩试验方法》.pdf
- GB/T 33820-2025金属材料 延性试验 多孔状和蜂窝状金属高速压缩试验方法.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3820-2025金属材料 延性试验 多孔状和蜂窝状金属高速压缩试验方法.pdf
- GB/T 45910-2025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模板保护方案的性能测试.pdf
- 《GB/T 45910-2025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模板保护方案的性能测试》.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