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专题7-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pptVIP

2016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专题7-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专题7-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ppt

实战高考 史料应用 连线名家 主题 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问题思考 史料应用 连线名家 人民历史(必修②)·专题七·第十三讲 高三·历史 第*页 人民历史(必修②) 专题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中国古代文明是典型的农耕文明,以精耕细作的农业为基础,手工业和商业依附于农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 专题 主旨 (1)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推行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前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期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抑制和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错失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机遇 (1)古代中国商业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城市、“市”和商人等商业元素不断发展 (2)古代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存在 (1)古代中国纺织业、陶瓷业和冶铸业生产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享誉海内外 (2)在自然经济时代,官营、家庭和私营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占有特殊地位 (1)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2)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经济基础 主要 表现 经济政策 商业经济 手工业经济 农业经济 方面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和手工业经济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牛耕 曲辕犁 商鞅变法 均田制 私有制 徭役 郑国渠 井渠 轻巧识记 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煮盐 专职官员 丝绸之路 黄道婆 手工工场 西周时期 灌钢法 粉彩 轻巧识记 主题 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问题思考 人民历史(必修②)·专题七·第十三讲 高三·历史 第*页 专题概览 课标 要求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说基础 SHUO JI CHU 基/础/梳/理 课前预习读教材一、耕作技术——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1.“刀耕火种”:是中国农业的原始阶段。 2.铁犁牛耕 (1)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技术和铁制工具。 (2)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并出现耦犁,铁 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 (3)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 3.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二、土地制度——贫者无立锥之地 1.土地制度的演变 (1)商周时代:井田制。 (2)战国时期: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北魏到唐前期:曾经推行。 2.土地兼并 (1)根源:封建土地。 (2)表现: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役使贫民,土地高度集中。 (3)危害:造成了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 三、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1.赋税 (1)表现:“泰半之赋”,赋税沉重。 (2)影响:使农民破产失去土地。 2.力役 (1)表现:“沉重的力役”;繁重。 (2)影响:使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 四、水利兴修——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1.战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 2.两汉:关中农民创造了“”。王景成功治黄河。 3.唐至明清:政府重视水利设施的修建管理,灌溉工具不断改进。 1.中国古代的农业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模式: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 两大阶段: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三大土地制度: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公有、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封建社会土地私有。 四大特点:独立发展、精耕细作、自给自足、封闭分散。 2.小农经济可归纳为“一、二、三” 一个地位: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两个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三个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一、基本类型 1.家庭手工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田庄手工业:包括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等,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3.官营手工业 (1)政府垄断、冶铁、铸钱、炼铜等行业。 (2)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 (3)代表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 (4)行业间相互隔绝,具有封闭性,技术工艺往往导致失传。 (5)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其劳动创造性受到束缚。 二、主要成就 1.纺织业的发展 (1)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妇功”成为“国有六职”之一。 (2)汉代:丝织品经过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被称为“丝国”。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4)宋代:棉花种植及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ly8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