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质热解技术.ppt
2003年1月 热辐射反应器 热辐射反应器是典型的间接式加热反应器。美国Washington大学设计了一种用于研究单颗生物颗粒热裂解行为的反应器及相关的分析系统,如图。 4.3.2 典型的快速热解反应器-热辐射反应器 5 该反应器的热源是一个1000W的氙灯,其均匀提供约0~25W/cm的一维高强度热通量给内置在玻璃反应器内套管的试样,反应器、氙灯以及热通量测定装置固定在光学架台上进行精确校正。采用铝铬热电偶测量颗粒温度,而红外高温计则用来确定颗粒受热辐射的表面温度。氦气流使得颗粒解析出的挥发份快速冷却,并将其送到收集器和分析系统,在3Lmin的通用流量下,从颗粒表面到采样点的气相产物的停留时间约为2.8s,单颗粒生物质的热解实验在常压下进行,得到了约40%左右的生物油。 4.3.2 典型的快速热解反应器-热辐射反应器 5 该反应器中生物质颗粒以及各热解产物的辐射吸收特性存在差异,这使得温度控制较为困难,并对导致生物油二次反应的抑制作用较差,同时,因需要提供高温热源而限制了其它实际应用,通常仅在机理研究时才采用。 4.3.2 典型的快速热解反应器-热辐射反应器 5 生物质热解液化主要装置对比 表. 生物质热解液化主要装置比较 Laval University/Pyrovac ENSYN Twente University,BTG/Schelde/Kara GRTI,Egemin CRES,CPERI,ENEL/Pasquali NREL,Aston University,BBC,Castle Capital Aston University,NREL,RTI等 研发机构 该设备的缺点是需要大量高温燃烧气,并产生大量低热值的不凝气,这个缺点造成此技术的发展前景不大。 引射流反应器 循环流化床反应器设备小巧,气相停留时间段,可防止热解蒸汽的二次裂解,该工艺的加热、传热速率及产油率较高,而且处理规模也较大。缺点是需要载气,对设备内的热载体及生物质进行流化。 循环流化床反应器 该设备相对于其它系统可以用粒径为2-6.35mm的大颗粒生物质作为原料,但是生产的油中的氧含量比较高。 烧蚀反应器 其特点是设备小巧,气相停留时间很短,可以防止热解蒸汽的二次裂解,效率很高,并容易工业放大;但对原料颗粒尺寸要求较小,这就大大增加了原料的加工成本,而且生产规模扩大时热效率较低。 流化床反应器 其优点是热解蒸汽停留时间很短,减少了二次裂解,但反应器要有非常好的真空度,这就对真空泵和密封材料提高了要求,因此增大了制造成本和运行难度。 虽然可以解决热量转化问题,但是不易于大型化使用,而且还有焦渣磨损设备的问题。 旋转锥式反应器采用反应器壁加热的方式,不用载气,且生物油产率很高,达到物料的70%;缺点是生产规模小,能耗较高。 设备特点 输送床反应器 旋转锥反应器 真空移动床反应器 生产工艺 在生物质快速热解的各种工艺中,反应器的类型及其加热方式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物的最终分布,所以反应器类型和加热方式的选择是各种技术路线的关键环节。常用的制取生物质液化燃料的反应器都具有加热速率快和很高的热量转化率、反应温度中等、气相停留时间短等共同特征。 生物油是指在中温 500~600℃ 、隔绝氧气的条件下将生物质 木材、秸秆等 颗粒物迅速加热使其裂解,再迅速冷凝后得到的一种棕黑色液体。它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可再生、便于运输、能量密度较高等特点,是一种潜在的液体燃料和化工原料。 4.5 生物质热解产物特性及应用技术 生物转化 流化床式 热辐射反应器 生 物 质 化学转化 旋转锥式 真空移动床式 烧蚀式 图. 生物质热解液化主要技术种类 4.5.1 生物油组成及性质 生物油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受多个因素影响,如原料种类、含水量、反应器类型、反应参数、产物收集方法等,但不同途径制得的生物油仍具有一些共同的性质,如水分含量高、含颗粒杂质、黏度大、稳定性差、有腐蚀性等,这与传统石化燃料 柴油、汽油 有很大不同,也给生物油用于柴油机带来了很多困难。 4.5 生物质热解产物特性及应用技术 4.5.1 生物油组成成分比较 0.86 1-羟基-2-丙烷醋酸酯 16.78 乙酸 0.33 丙酮 0.16 环戊酸 0.33 异丁酸 0.16 2-甲基环戊酮 0.33 丁酸 0.16 巴豆醇丙酮 0.33 戊内酯 0.16 甲基-呋喃-丙酮 0.54 5-甲基-糖醛 0.21 3-乙酸甲酯 0.54 异颉草酸 0.33 2-丁酮 0.54 颉草酸 0.33 丙烯酸 0.54 2,3-戊二酮 0.54 2,3-丁 酮 1.81 4-甲基-2,6-二甲氧基苯酚 0.59 乙醇 1.81 α-当归丙酮 0.66 丙酸 1.89 左旋葡萄糖 0.66 丁内酯 1.97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