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韩丽晶—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精品.ppt
一、微生物的利用 1.进行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 技能性独立操作水平(ⅡA) 实验:大肠杆菌的实验室培养(可行) 锁定:(1)培养基的配比与制作 (2)无菌技术 (3)接种之平板划线操作 (4)菌落观察 专题重点:①无菌技术的操作。②对土样的选取和选择培养基的配制。③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专题难点:①无菌技术的操作。②对分解尿素的细菌的计数。③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 选择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和培养皿的来历 分离培养微生物,离不开固体培养基。在微生物实验室里,固体培养基的使用是如此地频繁和常规,以至于这一方法看起来也理所当然。然而,回溯至1881年固体培养基出现以前,微生物的培养还只能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为了能直接观察培养物的形态及生长情况,科学家希望能将微生物培养在固体表面上,就像微生物生长在橘子皮或土豆上一样。德国医生罗伯特·科赫(Robert·Koch,1843—1910)曾用煮沸消毒的土豆来培养细菌。此后,他试着用明胶作培养基的凝固剂。他将明胶加入液体培养基中进行融化,然后将混合均匀的液体缓慢地倒在一块玻璃板的表面。当明胶冷却凝固后,就在玻璃板表面形成一层固体培养基。为了防止空气中杂菌的污染,科赫还用玻璃罩将玻璃板与周围环境隔离开来。但是,人们很快发现,明胶在20 ℃以上就变软了,很难进行分离微生物的划线操作。在温度高于25 ℃时,明胶就液化了,而大多数细菌的培养温度都不低于25 ℃。科赫的同事Walter Hesse也为同样的问题苦恼着。一次,Hesse的妻子Fannie建议丈夫试一试用琼脂做凝固剂,因为Fannie用琼脂做果冻做得不错。Hesse采纳了妻子的建议,发现琼脂比明胶更适合做培养基的凝固剂。这个改进的方法很快就被大家采纳。 1887年,Richard Petri发表了一篇短文,对Koch平板技术作了又一次的改进。Petri设计了一种圆形并带有围边的双盘,一个大,一个小。制作固体培养基时,将融化的培养基倒入小盘内,然后再用大盘盖在小盘上就可以了。这就是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培养皿。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出,Koch的固体培养基的方法以及他对微生物学中纯培养技术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其所在的医学细菌学领域。他的发现为细菌分类学、遗传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工具。 菌落: 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就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菌落。 菌落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二. 无菌技术 思考: 1. 什么是无菌技术?包括哪些方面? 2. 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的?(P15旁栏思考) 3. 消毒和灭菌有何不同? 4. 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有哪些? ☆ 选择培养基 巴氏消毒法主要原理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菌繁殖越慢;温度越高,繁殖越快。但温度太高,细菌就会死亡。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耐热、耐冷能力。巴氏消毒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巴氏高温消毒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将牛奶加热到62~65℃,保持30分钟。采用这一方法,可杀死牛奶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灭菌效率可达97.3%~99.9%,经消毒后残留的只是部分嗜热菌及耐热性菌以及芽孢等,但这些细菌多数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对人无害反而有益健康。 第二种方法将牛奶加热到75~90℃,保温15~16秒,其杀菌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但杀菌的基本原则是,能将病原菌杀死即可,温度太高反而会有较多的营养损失。 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 分离酵母菌、霉菌等真菌 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 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 不加氮源的无氮培养基: 分离固氮菌 不加含碳有机物的无碳培养基: 分离自养型微生物 加入青霉素等抗生素的培养基: 分离导入的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加入氨基嘌呤、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的培养基: 分离杂交瘤细胞 接种环 接种针 涂布器 二 实验操作 (一)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称量 溶化 灭菌 倒平板 ①溶化时为什么要将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 起加热? 可保证粘附在称量纸上的牛肉膏也能溶于 水中,减少误差。 计算 二 实验操作 (一)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称量 溶化 灭菌 倒平板 ②加琼脂的目的是什么? 作为凝固剂 计算 二 实验操作 (一)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称量 溶化 灭菌 倒平板 ③在灭菌前, 用牛皮纸、旧报纸包紧盛有 培养基的锥形瓶的目的是什么? 在灭菌时能避免水蒸汽凝结时浸湿棉塞, 在取出培养基锥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