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行政救济基本理论
第四编 救济论 第八章 行政救济 救济论 第八章 行政救济 第九章 行政复议 第十章 行政诉讼 第十一章 行政赔偿 第一节 行政救济基本理论 一、行政救济的概念 二、行政救济的特征 三、行政救济的分类 四、行政救济的原则 一、行政救济的概念 (一)救济的涵义 (二)行政救济的涵义 (三)行政救济制度的产生发展 (一)救济的涵义 “救济“一词的中文本意是帮助生活困难的人,可见救济是有一个需救济的理由的,即有人生活困难; 从法学角度看,救济应是一种补救机制,应有一个需补救的前行为,这个行为是作为或不作为的行政行为。 “救济”通常是指法律救济。即通过法律方式及其“类法律方式”对权利冲突的解决。 救济在本质上是一种权利,即当实体权利受到侵害时从法律上获得自行解决或请求司法机关及其它机关给予解决的权利。 救济途径就是指救济可以采取的方式,以让权利冲突或纠纷得以解决,实现合法权利并保证法定义务的履行。 (二)行政救济是对行政权力侵犯公民权利给予补救的法律制度的总称。 公民或社会组织因其合法权益受到国家行政机关的违法、不当行为、合法行为侵害时,依法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或提起诉讼,要求纠正或给予补救的制度。 行政救济制度是民主发展的产物,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行政机关依法办事的重要制度。它使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在发生违法或不当行为以至损害公民权益时,能及时得到纠正和补救。 行政救济是法律救济的一种,是指国家机关通过解决行政争议,制止、矫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侵权行为,补偿合法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失,从而使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获得补救的法律制度。 (三)行政救济制度的产生发展 行政救济制度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产物。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统治者主宰着臣民的生杀予夺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这种权力被神圣化,“国王不能为非”,“国家不会做错事”成为当时处理国家机构与公民之间关系的一条基本原则。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行政救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现实条件。 二、行政救济的特征 (一)行政救济是以行政争议的存在为前提。 (二)行政救济的产生是因为行政相对人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了行政行为的侵害。 (三)行政救济只能依相对人的申请而进行。 (四)行政救济的目的是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一)行政救济是以行政争议的存在为前提。 行政救济是因行政机关实施与公民或社会组织的权益有关的行政行为引起的。 实际上它是国家机关解决行政争议的制度。 (二)行政救济的产生是因为行政相对人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了行政行为的侵害。 在行政活动中,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侵害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是引起行政救济的基本前提和根本原因 。 管理相对人认为这种行为损害其权益而提出申诉或提起诉讼后,尚需由法定的国家机关作出是否受到损害、应否纠正和补救的裁判。 (三)行政救济只能依相对人的申请而进行。 对行政争议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行政相对人是救济程序的发动者。 救济程序以行政相对人主动启动为主,以行政主体主动进行为辅。 对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信访等救济程序,应由行政相对人主动启动程序, 而对行政补偿,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应就因自身行为而给行政相对人带来的不利影响一并予以处理,否则这个行政行为本身就是违法的,至少是不完善的。同时此特征也表明,行政救济如果只是“对违法或不当的行政予以消灭或变更的一种法律补救机制”的话,范围就太窄了。 (四)行政救济的目的是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救济的目的和实质就在于通过矫正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人受损害的合法权益进行补救,为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护。 行政救济方式主要是撤销违法的行政决定,变更不当的行政决定,对已造成损害的公民或社会组织给予赔偿或恢复原状。 行政救济与行政法制监督 从监督与纠正行政机关的不当或违法行为来说,行政救济是行政法制监督的一部分。 但行政救济实行不告不理原则,即必须由受损害的相对人提起,国家机关才予受理。因此,行政救济一般都是事后监督,与一般的行政法律监督不同。 三、行政救济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对行政救济可以作出不同的分类。 从被救济的行政行为来分: 对违法行政行为的救济 对失当行政行为的救济 对合法行政行为的救济 从行政救济的途径上分: 司法途径的救济 行政途径的救济 其他法律途径的救济 以救济的性质和存在的范围来分: 行政内救济 行政外救济 四、行政救济的原则 行政救济的原则是指设置和实施行政救济制度所应当遵循的准则。 (一)有权利,必有救济原则 (二)行政内救济优先原则 (三)司法最终救济原则 (四)救济途径与被救济行为相适应原则 (一)有权利,必有救济原则 一切行政行为都可能侵犯公民的权利,因此,对一切行政行为都应当设置相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4-10-01-03 保育师 人社厅发[2021]92号.docx
- 教师电子教案申请书模板.docx VIP
- 个人信用报告征信简版电子版PDF版2024年2月最新版带水印可编辑.pdf VIP
- 2025至2030中国电力生产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潜力与投资报告.docx
- 人教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docx
- 高分子材料概述课件幻灯片课件.ppt VIP
- 财务报表基础知培训.ppt VIP
-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 VIP
-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GB50268-2023.docx VIP
-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台帐.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