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第一讲 民法基础理论.ppt

  1. 1、本文档共1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M-第一讲 民法基础理论.ppt

第一讲 民法的基础理论 引 言 民法学习的前提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 第二节 民法的调整对象 第三节 民法的本位、性质与理念 第四节 民法的历史发展 第五节 民法与邻近部门法的关系 第六节 我国民法的渊源 第七节 民法的效力 引言 民法学习的前提 公法与私法的区分 ——打通民法学习的任督二脉 引 例 甲醉酒驾车,致路人乙重伤。试问: 1. 乙可向甲主张何种权利? 2. 甲应负何种刑事责任? 3. 交通管理机关是否可以吊销甲的驾照? 在一个具体案例,如何去寻找可以决定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法律有其体系,其主要功能就在于指引我们去发现对具体案例可以适用的法律规范。 总结: 将众多的法律,依一定的标准,加以归类组织而形成的秩序,构成法律体系。自罗马法以来,法律在传统上分为二类:公法与私法 民法的私法性 一、公法与私法的区分(是什么)及区分标准 (依据什么区分) 二、私法与公法在实体上的差异 (比较什么) 三、 区分公法与私法的意义 (为什么区分) 一、公法(PUBLIC LAW)与私法(PRIVATE LAW)的区分、标准 1. 罗马法对世界法律的伟大贡献 2. 公法与私法区分的标准 T1:利益说。“判断一项法律关系或法律规范是属于公法还是私法,应以涉及到的是公共利益还是私人利益为准。” T2:隶属说。“公法调整隶属关系,私法调整平等关系。” T3:主体说。“双方为私人的法律关系,属于私法,一方或双方为国家或机关的,属于公法。” T4:新主体说。(通说)公权载体以公权身份参与法律关系,则存在公法关系。 二、私法与公法实体上的差异及关系 在私法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通常是那些自由的、不需要说明理由的决定 [自主决定] 在公法中,是那些受约束的决定[职权法定] “私法主体的动机是一种禁忌,(因为)主体充其量是对自己承担责任。” [自己责任] 私法与公法实体上的差异及关系(续) 2. 公法——须有法律依据以及一定的权限[职权法定] (1)?必须说明理由。如,税法。因为: ?国家拥有权力,实力远在单个的人之上,如果没有限制,很容易变成极权专制国家; (2)法律后果:一般不归属于或完全归属于决策者? 3. 关于社会法——私法公法化 (1)所谓的社会法,指在私法中,决策受约束的那部分内容。如,反不正当竞争法 (2)社会法,使公法与私法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三、区分公法与私法的意义 (一)?? 法治(RULE OF LAW)理念的要求 1. 政治国家(公法)与市民社会(私法) 2. (限制)权力(POWER)与(自由)权利(RIGHT)——以权利制约权力 3. 宪政的标准——“分权未确立或权利无保障,则无(真正的)宪法” 区分公法与私法的意义(续1) (二)法律运作的需要 1. 确定法律关系的性质、法域 2. 适用的不同法律规则 3. 不同的推定原则(民法上的权利推定——法无明文规定时即为允许,公法上的义务推定——法无明文规定时即为禁止 ) 4. 采用何种救济方法与制裁的手段(关于和解) 5.?诉讼程序的适用,如案件的管辖与受理 6.?立法上的法律安定性差异 区分公法与私法的意义(续2) (三)私法的优越性 1. 私法的优越地位(理论与实践) 2. 私法的人格与决策的自由,令私法地位重要,其某些范围进一步扩展(行政契约、市政建设社会化等) 3. 来自公法及权力扩张的威胁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 一、民法的词源 用“民”和“法”两个汉字,组成成为一个基本部门法的术语,是日本学者津田真道1866年在介绍欧洲法律文明时把荷兰语的“Burgerlyk Reget”译为“民法”。 1890年《日本帝国民法》制订,“民法”一词在立法上成为正式用语。 我国清朝末年,清政府委派沈家本等人为修订法律大臣,聘请日本学者松冈义正等人起草民法,遂从日本引入“民法”用语,但在立法时,结合“律”的传统,自创“民律”用语,并于1911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尚未颁行,清廷即覆亡。 民国成立后,1926年完成民法的编订,也只是在北洋政府末期作为条例援用,不算正式民法典。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制订公布《中华民国民法总则》,同年10月10日施行,“民法”一词遂为我国法律所采用 二、我国民法的含义 依据《民法通则》第2条的规定: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对民法含义的不同理解 1. 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和实质意义上的民法 2. 广义的民法与狭义的民法 实质意义上的民法,即部门法意义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调整平等主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