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12 苏武传PPT(新人教版必修4)课件.ppt
八、分析鉴赏 作者怎样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 明确:在苏武这个具有坚定的民族气节的人物形象周围,环绕着一批屈节侍敌的投降者,如卫律、张胜、李陵等。他们当中,有的还数次易节,这种出尔反尔、反复无常的态度更鲜明地衬托出苏武持志如一、坚贞不移的高贵品质。卫律劝降张胜与苏武时,采用了同样的威胁手段:举剑欲击。面对生死存亡的考验,张胜请降,而“武不动”;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卫律自以为得计了,而“武不应”。 同样是家庭惨遭不幸,皇上不明,臣下深受冤屈,李陵绝望了,苏武却仍然一片赤诚。正是在这层层衬托下,苏武的形象才显得格外高大。 九、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为这样一个有血有肉、不卑不亢、忠贞不渝的苏武而深深感动。同时为我们点出了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无论是思想上,还是技能上,相信我们都会有所收获。 十、作业设计 试结合课文和李陵作《答苏武书》,谈谈你对苏武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 第二课时 一、诗词导入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 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陈辉 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 ——大仲马 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 ——歌德 读到这些爱国的名言,你有什么样的感触呢?读一读《苏武传》,我们对伟大的爱国精神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知识积累 1.倒装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匈奴使”。 (2)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3)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4)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2.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三、合作探究 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明确:并不矛盾。 苏武在胡地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我们不难明白,匈奴对苏武等人的劝降实际上是匈奴与汉朝的一次对峙,关乎国家尊严、民族气节。事发时他已经意识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重负国”是因为事先没有发现副使张胜的阴谋而导致祸及国家,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羞辱,所以要自杀以避免受审。 后来,在审讯时被卫律威逼利诱,他在说完一番大义凛然的话后引刀自刺,一是以行动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二是要为国家雪耻。 匈奴明白了苏武的决心,知道权威、富贵无法征服他,便要以摧残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他要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坚强地活下去,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从全文看来,苏武将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所以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四、方法点拨 1.《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常常“史汉”相提。班固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艺术才华绝不逊于司马迁,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初步总结出苏武的人物性格。 明确: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 2.本文在刻画各种人物特别是传主的性格特征上,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让学生互相交流探讨) 明确:典型环境: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幽禁。在他的周围,有操生杀予夺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屈降,有曾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声泪俱下的劝降。而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之死地。这些典型环境,把苏武这个人物推到了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让人物一展风采,更好地表现了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细节描写: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煴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又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等,极好地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五、能力提升 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明确: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而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六、规律总结 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doc
-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期中试卷.doc
-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语文期末检测题一.doc
-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语文期末检测题二.doc
-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语文期末检测题四.doc
-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期末检测题一.doc
-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期末检测题三.doc
-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期末检测题二.doc
-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二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调研试卷及答案.doc
-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二年级语文期末检测题三.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