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动源OBS探测及地壳结构成像研究——以渤海2010测线为例
主动源OBS探测及地壳结构成像研究
——以渤海2010测线为例
摘 要
渤海海域及邻区位于华北东部,是我国重大地震灾害的频发地区。同时渤海
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是我国新的能源增长点。另外渤海海区几乎为地球
深部构造调查资料的空白区。因此在渤海开展深部探测研究,对该区的油气资源
勘探开发、防震减灾和科学创新有重大意义。
论文基于主动源OBS探测的广角反射/折射原理,利用大容量气枪枪阵为震
源、海底地震仪为探测手段在渤海首次开展人工地震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试验,获
得一条NNW向295km长的二维广角反射/折射地震剖面,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
理、震相识别以及反演成像,得到研究测线的地壳结构模型,并进行该区域深部
结构的初步解释。主要的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
(1)此次试验使用9300CU.in气枪枪阵作为震源输出的震源子波有效压制
气泡效应并具有良好的低频高峰波形,在深部壳幔结构研究中是一次成功的尝
试。
(2)耦合和噪音是影响主动源海底地震仪探测的主控因素。此次渤海试验
93%站位耦合效果良好,而噪音是造成渤海海底地震仪数据信噪比低下的主要原
因。渤中凹陷东南侧基本代表渤海海域的静噪水平,为南海深水海区的10倍以
上,整个渤海内噪音呈无规则分布。数据整体质量与水深呈正向关系。
(3)结合渤海区的构造背景,运用正演拟合和相邻站位相关分析的方法对
OBS数据进行震相识别和分析。渤海海区内浅层沉积层震相丰富,体现了凸起
和凹陷区沉积构造差异;深部壳幔边界震相清晰,反映了不同构造单元莫霍界面
的结构特征;地壳内震相缺失或者断续出现。
(4)通过初至层析和逐层层析,研究了渤海新生代沉积地层的结构特征。
渤海海域新生代沉积层以沙三段为界划分为两层,第一沉积层速度为1.7卜3.5
km;埕宁隆起区厚2.5km;
krlffS,渤中凹陷处最厚4.2km;庙西凹陷区最厚2.3
111。第二沉积层速度为4.2-4.5
渤南凸起区厚1.7km,胶辽隆起区厚300400
km/s,该层分布在渤中凹陷和庙西凹陷内,渤中凹陷处埋深最深为5.8km,庙西
主动源OBS探测及地壳结构成像研究——以渤海2010测线为例
凹陷处埋深3.8km,由渤中凹陷向东西两侧呈尖灭趋势,沙垒田凸起处最浅埋深
3.0 km,在胶辽隆起区该层缺失。
km,渤南凸起处最浅埋深2.0
(5)综合利用初至层析、逐层层析和最dx--乘反演法开展OBS数据的地壳
深部结构成像研究。沿测线方向,莫霍面埋深整体变化幅度较大,渤中凹陷和郯
庐断裂带内存在局部隆升,莫霍面的起伏变化与新生代凸起与凹陷呈现镜像对称
关系。渤海内下地壳整体表现为高速,盆地内下地壳速度略高于胶辽隆起区。郯
庐断裂带东西两侧存在高低速异常,是向下切穿莫霍面的证据,为上地幔热物质
上涌提供通道,并引起壳幔边界的起伏变化,也与渤海海域地壳内强震有直接关
系。
关键词:渤海;海底地震仪:地壳结构;层析;
主动源OBS探测及地壳结构成像研究——以渤海2010测线为例
ofactiveOBS andcrustalstructure
Study exploration
caseofthe2010 intheBohaiSea
line
modeling·--a survey
Abstract
its areaintheeast NorthChinaisa
TheBohaiSeaand ofth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微波技术降解多氯联苯研析.pdf
- 微带天线宽频带技术研析.pdf
- 温度变化及其初始缺陷对网壳结构的稳定性分析.pdf
- 无线人体通信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pdf
- 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城镇化过程和区域生态环境响应关系的研究___以黑河流域张掖市为例.pdf
- 新型传输线及其高速数字电路中信号完整性研析.pdf
- 压电双材料中导电界面裂纹和螺位错的相互作用.pdf
- 液态聚硅氮烷的改性及其在SiCN基复合陶瓷制备中的应用.pdf
- 一类串联生产过程的建模、控制和优化.pdf
- 一种环行腔掺铒光纤激光器研析.pdf
- 总线及其OCN互连低功耗设计方法的研究.pdf
- 2-2型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应用的研究.pdf
- 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光学特性的研究.pdf
- 45钢轴对称件闪光对焊焊接工艺和接头温度场和组织模拟.pdf
- CO在贵金属电极表面吸附及其氧化的电化学原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研究.pdf
- FBAR无线传感器集成技术的研究.pdf
- HTM850G数控加工中心主轴系统的热特性的研究.pdf
- La-Sr-Mn-O掺杂及其复合材料结构和磁电输运性质的研究.pdf
- MEMS可调光衰减器光学系统研析.pdf
- Nd-%2c2-Fe-%2c14-B%2fα-Fe纳米晶双相复合永磁体的制备新工艺及性能结构研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