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切是我国传统的注音方法.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反切是我国传统的注音方法.doc

一、什么是反切 反切是我国传统的注音方法。它产生于东汉末年,一直应用到本世纪二下年代国语注音字母出现的时候,历时一千多年。古代汉语各种文献,包括字书、韵书上的注音绝大多数采用的是这种方法。 反切是用两个字来为另一个字注音,如“东,德红切”,“德红”就是“东”的反切,也叫做“切语”或“反语”。其中第一个字“德”为反切上字,第二个字“红”为反切下字;“东”为被切字。 “反”和“切”都是“相拼”的意思。唐代中叶以前,切语一般作“某某反”,有时也作“某某翻”;后来避“反”作切,则作“某某切”。如“东”字,《切韵》作“德红反”,《广韵》作“德红切”。 反切的产生是建立在人们对字音结构分析的基础之上的。人们知道,汉语一个音节总是分为声、韵两大部分,声调主要是附着在韵母之上的。因此反切就有可能用已知的两个字来拼切另一个新字的读音,上字取其声母,下字取其韵母及声调,然后拼读成一个新的音节。这就是反切的原理和切音的方法。所以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相同;反切上字只取其声母,而不计其韵母及声调;反切下字只用其韵母和声调,而不计其声母。 要学会这种方法,对古人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宋代郑樵说“文人学士,论及反切,便瞪目无语,以为绝学。”古书里教人学反切,都是告诉人们要把上下两字反复连读,最后合成一个音节。清人熊士伯《等切元声》卷二:“世传反法,如宫字居隆反,调云‘居隆、居隆、居隆宫’;居字宫闾反,调云‘宫闾、宫闾、宫闾居’”。 都宗切东 徒含切谭 相邀切宵 北朗切榜 五何切鹅 胡到切号 二、反切的时代性和地域性 反切是用汉字给汉字注音,而汉字的使用具有跨时空的特点,相同的汉字在时间上通用于古今,在空间上通用于不同的地区。可是同样的字,古今的读音却有差别,方言间的读音也是不同的,因此反切就有时代性和地域性。 反切产生以后,一直使用了一千八百多年。在这样长的时间里,每个时代都有新的反切出现。古代的反切到现代有的反切还适用,有的反切已经不适用。常用的,流行的反切是《切韵》和《广韵》的反切,被看作是古代的标准反切。前面我们举的例子是《广韵》的反切,用现代的读音也是适合的。但是另外一些反切却不是这样,按照现代读音去切,得不出被切字的准确读音,如“度官切团”。 我们要想用古代的反切切出准确的现代读音,需要有一定的古音知识并且了解古音和现代音的对应关系。 同一个反切在有的方言里适用,有的方言里不适用,这就是地域性。 如“深,式针切”,对于北京话、广州话和苏州话都适用: 北京话: 广州话:式?+针?m55 深? ?m55 苏州话:式s+针?n44 深s?n44 而“洞,徒弄切”这个反切不适合北京话和广州话,但适用于苏州话(do?31)。 这是现代汉语方言的差别,在古代也有方言的差别。除了标准的韵书反切,还有不同方言区的人们所作的反切,体现了方言特色。如南北朝后期顾野王《玉篇》(吴音)的反切与隋代《切韵》(中原音)的比较: 《切韵》 《玉篇》 悦 翼雪反 胡拙反 遗 以隹反 胡葵反 营 余倾反 胡琼反 由于语音变化,宋以后的语音跟隋唐韵书音系都有很大的距离。明清时代的音韵学者为了改良反切作了许多工作: 选用的反切上下字要合乎时音,即按照实际语音读起来,上字要与被切字同声母,下字要与被切字同韵母。 尽可能使反切上下字容易直接读成为被切字的读音,具体的作法是反切上字使用没有韵尾的字,反切下字使用没有开头辅音的零声母字。如明代吕坤《交泰韵》“干,葛安切”“坚,结烟切”。 尽时使反切上下字用字规律化。从前的反切用字随意,一个声母用很多个上字,一个韵类用很多下字,缺乏规律性,显然不利于学习和使用。明清的的反切要求一个声母使用固定的反切上字,一个韵类使用固定的反切下字。如《交泰韵》的反切: 秦,七寅切;频,匹寅切;陈,尺寅切;人,日寅切;邻,栗寅切;民,密寅切,…… 明代的沈宠绥和清代的劳乃宣还提出过“三合切法”,即用三个字做成一个反切。如:西鏖呜切萧,几哀噫切皆。劳乃宣甚至还提出“四合切法”,如“希伊阿乌切枵”。 三、反切释读: 声调的校正: 被切字的声调本来由反切下字的声调来决定,但是由于四声的分化,使得被切字的声调往往跟反切下字不一致。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这样的不一致,就是声调方面的规律。声调的反切规律取决于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派四声的条件,因此 跟声母的清浊有密切的关系。 1)《广韵》只有一个平声调类,在反切下字的使用上不分清浊,今音要以上字声母的清浊来决定被切字是阴平还是阳平。 当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