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賦與隱語關係之考察-人文社會學院全球資訊網-逢甲大學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8 期
第33-54 頁 2004 年5 月
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賦與隱語關係之考察*
簡宗梧**
摘 要
賦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種獨特而重要的文類,對不同文學體類的形式有所吸
收,並相互濡染,隱語便是其中之一。隱語與賦不但具有共同的生成因子,共同
的傳播方式、發展背景,甚至具備共同的傳播者。而賦是雅文學中重要的體類,
隱語的趣味在俗文學中則有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兩者之間關係之考察,關係著雅
俗文學的交流互動,所以它應該是一條很值得考察的線索。
本研究先對先秦好讔加以考察,從隱語的韻文化現象,觀察先秦賦與諧讔的
交集與結合,再就《荀子‧賦篇》對隱語影響加以分析。然後分別從漢賦、六朝
賦、六朝賦體雜文、敦煌俗賦,考察它們與諧讔的關係,再提出整體觀察分析結
論,並提出文人賦其實是藉用文獻壓縮轉化讔為典故並充分加以運用,而為雅化
的重要法門。
關鍵詞:賦與諧讔、隱語、隱書、隱語韻文化、賦體雜文、敦煌雜賦、優言文學
*
本文乃根據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賦與隱語關係之考察》(計畫編號:
NSC-91-2411-H-035-005 ,執行單位:逢甲大學中文系)之部分內容改寫而成。研究計畫主持
人簡宗梧。本文部分內容曾以《先秦兩漢賦與隱語關係之考察》為題,於民國九十一年五月十
一日在政治大學中文系主辦之第四屆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發表。但二文討論之範圍大小
有別,有所交集的部分本文亦多增益。
**
逢甲大學中文系專任教授
34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 8 期
壹、問題之提出
朱光潛《詩論》提出了「賦源於隱」之說。1 而賦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種獨
特而重要的大文類,其源甚早,雖然蔚為大國也晚,但它曾是文學的主流,於是
在演化的過程中,對其他文學體類的形式則有所吸收,並產生回饋相互濡染,隱
語會不會是其中之一?
不同文學體類之間的相互吸收與濡染,原本就是文學史研究的重要課題,而
賦是雅文學中重要的體類,隱語的趣味在俗文學中則有其重要的地位,兩者之間
如何相互吸收與濡染?因為它關係著雅俗文學的交流互動,所以應該是一條很值
得考察的線索。
隱語是指不直述本意而借他辭暗示的語言加工形式,也就是《國語》所謂的
2
「廋辭」 。根據文獻所見,由於它「意生於權譎,而事出于機急」,常求諧巧,
發展成為用韻語表述,後來更成為迂迴的對話,所以《漢書‧藝文志》有《隱書》
十八篇,屬雜賦家。
其實,從現存的古代文獻可知:隱語是便言者一種具有趣味的表現藝術,被
做為傳達訊息的密碼,發展成為諧趣的謎語,至今仍流行於民間。春秋時代,在
賦詩「斷章取義」相互揣摩情意的習氣濡染下,也被應用到朝廷應對的場合,成
為情意交流的另一種符碼,為優者所樂用,於是更成為朝廷貴遊文學活動的穿插
項目。
因此,隱語與賦看來不但具有共同的形式因子,共同的傳播方式、發展背景,
甚至具備共同的傳播者,兩者關係之密切可見一斑。但有關兩者之關係,是文學
史與賦史的專著很少觸及的問題,3本文即致力於這項抽絲剝繭的工作。
貳、相關研究、文獻之檢討
賦與諧隱的關係,除朱光潛《詩論》第二章詩與諧隱,兼論及賦之外,還有
4 5
曹明綱《賦學概論》 和周鳳五〈由文心辨騷詮賦諧讔論賦的起源〉 ,都有所探
究,但大體都著重在賦的起源部分。本文則全面考察存在於賦和隱語的共同因
1
朱光潛《詩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頁19-39 。
2
《國語‧晉語五》:「范文子暮退於朝。武子曰:『何暮也?』對曰:『有秦客廋辭於朝,大夫莫
之能對也;吾知三焉。』」韋昭注:「廋,隱也。謂以隱伏譎詭之言問於朝也。東方朔曰:『非
敢詆之,與為隱也。』」(臺北:九思出版有限公司,民67 )頁401 。
3 如馬積高《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與郭維森、許結《中國辭賦發展史》(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都只在論荀賦時約略提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pep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英语全学期课时作业练习题.doc VIP
- 电气控制与PLC教案.pdf VIP
- NBT20277-2014 A240(S32101)双相不锈钢焊接规范.pdf VIP
- 2025秋人教版(PEP)(2024)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docx VIP
- 初一英语文化课件.pptx VIP
- 高标准农田监理大纲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 第一单元 第1课《可爱的我们》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2025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pdf
- 2025云南省中职职教高考职业技能考烹饪类专业理论测试模拟05.doc VIP
- 客服人员心态与沟通技巧培训PPT.pptx VIP
- 农村公共卫生与健康促进.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