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功能性解剖
足踝部生理解剖
足踝关节(Ankle joint)
足踝关节主要由包围距骨之三个关节面组成:胫距关节(talo-tibial joint),距下关节(subtalar joint),距舟关节(talo-navicular joint)。
踝关节轴线(Ankle axis)
距下关节为了要应付行走时足部形状的改变,呈现S形立体交叉的关节面,其关节轴线为从内测前上方向外侧后下方倾斜。因此距下关节的关节活动系主要沿着轴线,自然产生旋前(pronation)和旋后(supination)两种动作。
旋前(Pronation) 旋后(Supination)
旋前(pronation)=背屈(dorsiflexion)+外展(eversion)+外翻(abduction)
旋后(supination)=跖屈(plantar flexion)+内收(inversion)+内翻(adduction)
足部纵向参考轴线(Axial reference line)
足部之纵向中心轴线,为通过跟骨中点至第二跖骨头中点之直线。
步态动作
着地期(Heel strike phase)
检查鞋子时,足跟外侧通常磨损比内侧多一些,这是正常现象。
站立期 (Stance phase)
为了吸收身体的重量与着地的冲击力,会使距下关节产生旋前动作(pronation),促使原来前足内翻(约8度)转而贴向地面,接着足跟轻微外翻,胫骨向内转(tibia internal rotation)。这种距下关节旋前角度的控制,主要是受头与关节面之影响,肌肉控制所占的角色很少。
站立中期 (Midstance phase)
此期负重之下肢股骨与胫骨开始外转(external rotation),使距骨产生旋后(supination)动作,最后距下关节回复到正中位置(neutral position)。
推进期 (Propulsive period)
从足跟离地开始,进入推进期,此时距下关节回复到正中位置。
有效率的推进,必须依赖前足和后足之骨关节互锁机制(osseous locking mechanism),互锁的主要位置在跟骰关节(calcaneocuboid joint)及相关韧带。
骨盆位移(Pelvic displacement)
膝关节外翻(genu valgum)使胫骨在站立期接近垂直地面,这会使重心偏移减少,也同时减少骨盆之位移。
距下关节之正中位置(Subtalar Neutral Position)
距下关节的正常活动角度,2/3为旋后(supination)约20度,1/3为旋前(pronation)约10度。
在俯卧位姿势下,一手握住踝关节前方距骨头两侧凹陷处(内外踝前下方凹窝),一手将足底外侧第四五跖骨向上推至距骨头两侧间隙一致,此时称为距骨下的正中位置(neutral position of the subtalar joint)。
站立时下肢之正常角度
正常站立时,胫骨呈现内翻角度为4度(tibial varum)。这使鞋垫后跟部需内建4度的原因。
编注:不论前足或后足变形,矫正的结果都希望回到4度内翻的正常位置(也就是距下关节之正中位置),所以是否需要人人量身订做鞋垫实在有待商榷!若直接采用足弓大小之内翻4度标准鞋垫,将可以大大缩短制作过程,降低成本,减轻病人负担。
前足底面与跟骨中分线垂直。所有跖骨头应在足底同一平面。跖骨头远端会形成一抛物线。
正常人行走时双脚外开7度,站立时外开5-18度(Fick angle)。
正常成人胫骨股骨角度约5度。注意在幼儿时期,这个角度是会改变的,2岁以前先是内翻,2岁以后变成逐渐外翻,约在4-5岁以后才维持稳定在5度。
站立時,體重的50-60%分佈在足跟,40-50%分佈於蹠骨頭。正常行走時,足部負重是體重的1.2倍,奔跑時增為2倍,從60公分高處跳下時,負重高達5倍。
行走或跑步時,腳掌會因體重下壓或衝擊而變長(約0.7公分)。
内侧足弓的发展
正常内足弓的发展,有赖下列因素:
1. 跟距关节面(Well-developed sustentaculum tali)
2. 胫后肌(healthy tibialis posterior)
3. 三角韧带(Adequate deltoid ligament)
4. Achilles肌腱(Non-constricted Achilles tendon)
5. 跟舟下韧带(properly placed inferior calcaneonavicular ligamen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6年山西老区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docx VIP
- 八年级英语人教版上册选词填空专项练习.docx VIP
- 2023年3月英语四级听力真题及原文.pdf VIP
- 2025至2030中国富硒农产品行业供需分析及投资风险报告.docx
- 2024年山西老区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3-2024学年 河北省 邢台市 信都区 校联考 七年级(上)期中 语文试卷(原卷版).docx VIP
- 入党志愿书表格(电子版空白表格).doc VIP
- 2025年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审定版.docx VIP
- 新版七上英语说课课件人教版.pptx VIP
- 《稀土金属》课件.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