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小区道路雨水控制技术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tudy on Control Technology of Roads Stormwater in Green Building Residential Districts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Municipal Engineering By Shen Suibing Supervised by Prof. Hu Xuebin Assistant Supervised by Associate Prof. Chai Hongxiang Specialty: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April 20 13 中文摘要 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城市中各种不透水面积大 量增加,使得城市地表降雨径流量增加、洪峰流量增加、峰流量提前,雨水径流 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且造成雨水资源大量流失。20 世纪90 年代,美国 降雨管理专家开发了一种模拟自然水文条件原理,基于源头控制的多点微观降雨 控制策略,即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 )。针对绿色建筑小区内 的不透水沥青道路和混凝土道路降雨径流的高污染负荷带来的环境污染、末端处 理难度加大和高径流量带来的城市洪峰提前、洪峰量加大等一系列问题,应用低 影响开发(LID )技术的雨水源区控污、截流促渗理念,提出在绿色建筑小区内用 透水沥青道路代替不透水沥青道路和混凝土道路,以及在透水沥青道路旁设置折 流式持水花园系统以进一步控制外排降雨径流;通过新技术的集成应用,以期降 低绿色建筑小区内道路径流污染物尤其是颗粒物的迁移能力,减少道路强降雨径 流对周边下垫面的直接冲刷,从而降低源区径流量并削减其源头污染负荷。主要 开展研究内容和得出结论如下: ① 在深圳市光明新区绿色建筑小区开展的道路雨水现状监测结果表明:不透 水沥青道路和混凝土道路的降雨径流中的污染物浓度均随降雨历时呈现衰减态 势,且在降雨历时后期趋于稳定。降雨初期污染物浓度最高,且随降雨历时衰减 最快,而降雨后期径流污染物浓度变化趋于平缓。不透水沥青道路的降雨径流的 监测指标中,pH 均呈弱碱性, SS、COD、TP 均达到严重污染等级,TN 达到重 污染等级,BOD 、NH -N 属于轻污染等级;不透水混凝土道路的降雨径流中,pH 5 3 均呈弱碱性,监测的污染物指标均有超标,其中COD、TN 和TP 属于污染严重等 级,SS 和BOD 属于重污染等级,NH -N 属于污染等级。径流的可生化性较差。 5 3 不透水沥青道路和混凝土道路的降雨径流中 SS 与其他污染物指标如COD、TP、 TN、NH -N 、NO -N 等有较好的相关性,SS 与COD、TP 的相关性系数在0.8 以 3 3 上,SS 作为道路径流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明显影响着径流中其他污染物的含量。 不透水沥青道路的径流系数为0.95 。不透水混凝土道路的径流系数为0.91 。 ② 提出了在绿色建筑小区内用透水沥青道路代替不透水沥青道路和混凝土 道路,以期达到控制传统不透水沥青道路和混凝土道路的降雨径流带来的水环境 污染和削减城市降雨洪峰和径流量的目的。监测结果表明,透水沥青道路路表和 渗透出水口处的径流水质除了COD 和TN 达到污染等级外,监测的其余污染物指 标SS、NH

文档评论(0)

liyb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