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0基因多态性和非霍奇金淋巴易感性的Meta分析.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0基因多态性和非霍奇金淋巴易感性的Meta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1 肿瘤坏死因子仅和白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非霍奇金淋巴瘤易 感性的Meta分析 1.1 中文摘要………………………………………………………1 1.2 英文摘要………………………………………………………4 1.3 前言……………………………………………………………7 1.4 研究方法………………………………………………………11 1.5 结果……………………………………………………………20 1.6 讨论……………………………………………………………62 1.7 结论……………………………………………………………66 1.8 参考文献………………………………………………………69 1.9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78 2 致谢……………………………………………………………79 肿瘤坏死因子Q和白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非霍奇金淋巴瘤 3 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综述) ………………………………………………………·………“80 肿瘤坏死因子Q和白介素1O基因多态性与非霍奇金淋巴瘤 易感性的Meta分析 摘 要 基因一1082AG位点多态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业in’slymphoma ISIW_eb 国知网数据库(CNⅪ)、重庆维普(VIP)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中 位点基因多态性与Ⅻm,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并追踪参 考文献利于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进行全面检索,检索时间从建 库到2013年5月。纳入公开发表的试验设计严谨,试验方法可靠的 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并且其结果均可提供提供各基因型在病例和对 照中的分布频率或者例数或者比值比(oddsratio,0R)和95%可信 区间(95%confidence merval,95%CI),对纳入的研究文献采用量表 进行质量评价。本论文所有的研究分析均采用R软件meta程序包进 行,分别分析等位基因遗传模型、显性遗传模型、隐性遗传模型、加 性遗传模型和超显性遗传模型与N肌的关系,选用0R及其95%CI 作为合并效应值。同时进行亚组分析上述五种模型与弥漫性大B细 胞淋巴瘤(di觚seBcell large (follicular 后进行敏感性分析。利用漏斗图和Egger’s检验来综合评价研究文献 1 allelevs.G 系:等位基因遗传模型(A vs.GG,0IPl.15, 1.34],仁O.0128)、显性遗传模型(GA+AA vs.GG+GA, 95%CI=[1.01,1.31],P=O.0394)、隐性遗传模型(AA 0R-1.5l, vs.GA,0IPO.94, 发病风险,而超显性遗传模型(GG+AA 肿瘤类型的亚组分析,我们分析了DLBCL和FM丑两种Mm,亚型 与该位点的关系,结果显示在DLBCL亚组中,该位点与DLBCL易 感性有关联,但是未发现其与FN皿易感性存在着关联。(2)IL.10 vs. 基因一1082AG位点多态与m几的关系:显性遗传模型(AG+GG AA,0R=1.16, 病风险。基于Ⅻ甩肿瘤类型的亚组分析,我们分析了DLBCL和FⅫm, vs.AA,0IPl.25, DLBCL亚组中,显性遗传模型(AG+GG 性遗传模型(AA+GG vs.AA,0IP3.22,

文档评论(0)

zz9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