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苔原温室气通量时空变化规律与产生机理研究.pdf

南极苔原温室气通量时空变化规律与产生机理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极苔原温室气通量时空变化规律与产生机理研究

摘 要 摘 要 目前,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川融化退缩,南极沿海无冰区苔原面积日益扩大; 同时,南极海岸也是重要的海洋动物聚居地,每年夏季大量海洋动物排泄物为苔 原土壤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从而为土壤中CO 、CH 、N O 等温室气体的产生与 2 4 2 排放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中国第 15 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孙立广教授首次开拓 了西南极法尔兹半岛苔原N O、CH 通量的观测,之后美国、韩国、意大利和巴 2 4 西等国的学者也在南极苔原区开展了相关观测研究。但前期的研究在区域上比较 单一,难以准确获得南极苔原温室气体通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另一 方面,已有的研究多侧重于宏观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观测,而在南极苔原土壤温 室气体产生的微观机理层次上的研究严重欠缺。鉴于以上两点考虑,本文以西南 极法尔兹半岛和东南极米洛半岛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静态箱法对南极苔原不同 生态区(包括:普通苔原、海洋动物聚居地以及湖泊湿地等)温室气体通量进行 了较为系统的现场观测,结合大量模拟实验研究了南极苔原土壤温室气体产生与 排放的过程;并首次应用稳定同位素手段来研究南极苔原土壤源温室气体的产生 机理,获得大量科学数据,在微观与宏观层次上拓展和深化了南极苔原温室气体 的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果如下: (1)西南极法尔兹半岛苔原不同生态区温室气体通量时空变化规律 对西南极法尔兹半岛苔原不同生态区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进行了对比观测研 究,发现海洋动物聚居地是南极大气N O 的强排放点源,是全球N O 的新来源, 2 2 同时也是南极大气CH 的重要排放源;而普通苔原土壤是弱的N O 和CH 排放 4 2 4 源。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海洋动物粪来源的TOC、TN 含量和土壤水位控制着 南极苔原N O 和CH 排放通量的空间变化,冻融过程影响N O 和CH 通量的季 2 4 2 4 节变化。另外,对阿德雷岛和生物湾的苔原植被区进行了连续两年夏季的现场观 测,发现靠近企鹅、海豹聚居地的苔原植被区是大气 CO 较强的吸收汇和 N O 2 2 的排放源。 (2)东南极米洛半岛湿地湖泊系统温室气体通量时空变化规律 对东南极米洛半岛苔原湿地和富藻湖泊近岸水体的温室气体通量进行了观 测,结果表明:苔原湿地是较强的N O 排放源和弱的CH 排放源。苔原湿地N O 2 4 2 通量随地下水位的增长而降低,水位是控制N O 通量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CH 2 4 通量则受到水位和地温的共同影响。此外,观测结果表明米洛半岛富藻湖泊是南 I 摘 要 极夏季强烈的CO 吸收汇和重要的N O、CH 排放源,且温室气体通量受到多种 2 2 4 因素的影响:湖泊近岸水体N O 通量和气温、NO --N 浓度显著正相关,与水位

文档评论(0)

chengben0024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