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绿色生态课堂教学研究》总结
人类已经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违背生态规律、破坏生态平衡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此,绿色生态不再是自然界中狭隘的人类子系统,而是整个生态系统,追求的是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过程中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营造绿色生态教育环境,有利于学校健康持续健康发展。
从生态的视角重新审视教育,我们就会发现,在肯定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为世人所瞩目的同时,我们也清晰地发现:从部分生态结构上看,基础教育的层次结构、学制结构、类型结构、课程结构、教师结构等方面,还存在种种的矛盾与不平衡;从学校系统内部看,“过度学习”、“过度教学”、“片面教育”、“过分强调统一的教育”、“发泄式的教育”、“对后进生的失望暗示”、“身教失慎”等失误,也是教育生态失调的种种表现。
所以,我们认为,教育也存在着“生态环境”,也要注意“生态平衡”,也需要“生态保护”,教育也要遵循自然规律,反对无视师生的个体需求而过渡地开发或浪费教育资源,倡导尽一切可能防止教育生态环境恶化。
近年来,我校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及时开展了“创办绿色生态教育特色,促进优质学校建设研究”的课题研究活动,经过近三年的研究和实践,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由李伟红副校长主持的本课题附件四《绿色生态课堂教学研究》子课题工作,旨在用科学发展观研究绿色生态课堂教学体系的建构,使课堂真正成为充满人文关怀、情感滋润和生命享受的生态乐园,成为激发师生生机活力而使之共同彰显生命价值的生态舞台以及让学生不断产生自我增值效能的生态沃土。现将附件四工作小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力求体现如下目标:
(一)通过改革实践,使全校的课堂真正成为乐趣频生、情境交融、教学相长、和谐共进的绿色生态课堂。
(二)探索绿色生态课堂教学策略体系的建构,探究实施绿色生态课堂教学的基本途径,初步形成绿色生态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三)初步形成评定绿色生态课堂教学的标准。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五)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
总之,要倡导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分享,让课堂成为思维活跃、个性飞扬、生命灵动、优势互补的生态舞台。
二、课题工作的管理
(一)建立领导机制。
在周善恒教授和校长室成员的直接指导下,学校成立由李伟红副校长、王利强副校长、教研室、教务处、科组长、备课组长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课题工作的管理、指导及实施工作。
组长:李伟红
副组长:王利强
成员:谢有志、芦玉霞、邓云华、朱勇虎、董长生、周颖、温育芳、王婉琳、王经纬、曾宏飚(二)加强师资培训,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者,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学改革实践深入进行的基本保证,加强师资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根本措施。学校在校本培训方面决心大、措施强、效果好。
1.每个月进行一次全校性师资培训,包含师德教育、教学培训、理论学习、经验介绍、案例分析等。
2.科组、备课组由科组长、备课组长每周利用科组活动时间组织组内成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促使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习观、教学观和育人观。
3.鼓励教师自我提升,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4.每学期要求教师撰写教育教学反思,教研室、教务处组织人员进行评选,并编辑《河实教研·教师教学反思专集》。
(三)重视课题研讨,及时总结。
根据《绿色生态课堂教学操作策略》的基本理念和操作策略,我们把附件四分解成几个学科子课题,要求学科组长组织本学科教师围绕自己学科的绿色生态课堂教学进行研究,认真积累资料,做好个案分析,写好反思总结,每月份写好阶段性研究成果报告,每学期举办一次成果展示活动,并认真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三、课题研究采取的策略
根据《绿色生态课堂教学操作策略》,我们前期工作做了认真的调研、讨论,最后确定以集体备课、研讨课、校本培训和课赛作为研究绿色生态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以科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开展课题研究。
(一)集体备课。我校80%以上是年轻教师,他们有活力有干劲有知识,缺乏的就是经验。集体备课可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于是我们狠抓集体备课,并不断完善集体备课。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要求每周至少两次4小时集体备课,其他学科每周一次2小时集体备课,一学年全校集体备课时间共计1300多小时。
(二)研讨课。集体备课只是停留在研究讨论阶段,要检验研讨的结果必须走进课堂。学校明确规定,每学期每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