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的非典型疑问句.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汉语中的非典型疑问句.pdf

维普资讯 语言科学 2008年 7月 ISSN 1671—9484 CN 32—1687/o 第 7卷 第 4期 (总第 35期)337—351 现代汉语中的非典型疑问句* 陈振宇 北京大学中文系 北京 100871 提要 在汉语中,当疑问从句做宾语时,一个句法语义上的陈述句或祈使句,可能因为言语行为的作用而成为 疑问句,这就是汉语中的非典型疑问句。从言语行为的角度可以划分出4种非典型疑问类型。所有这些非典 型疑问句的主句都可带非疑问标记,而不能有疑问标记。它们有着不同的疑rq程度。汉语中某些特定的话语 标记在类似的结构中也有同样的功能。从语力、邻接性和话语标记角度看,共有6个因素决定究竟有怎样的 疑问程度 。 关键词 疑问句 非典型疑问句 邻接性 语力 话语标记 疑问程度 中图分类号 H0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9484(2。O8)O4—0337—15 1引言 学界对汉语疑问范畴的研究源远流长,成果颇多。但仍有一些基本问题,至今尚无法深入。例如对 英语wh词的提取(一说 “移位”)中的不对称问题,已从量化、否定、情态等多个角度,从句法和语义多个 层次进行了研究。(张连文 2007)而在汉语方面,虽然生成语法研究者(Huang1982b,石定栩 1999,石 定栩2002:85—91,何元建 2001)对汉语宾语从句、定语从句中wh词能否提取到主句做了初步的探索, 但回应者不多,且多是抽象的理论探讨,缺乏针对真实语料的全面系统的研究。 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汉语语料中存在着一片模糊地带,如果不先把它澄清,便不能放 心地去研究那些与 “普遍语法”一致的内在机制。 当汉语中的疑问形式,如wh词(疑问用法)、是不是、是否、是……还是、A不A、A没A、吗、么等, 在主句中时,很显然句子是疑问句;但当它们在从句而非主句中时,一个汉语句子算不算疑问句就不像 英语那么显豁,因为英语疑问句必须在形式上把从句中的wh词移到主句句首,而汉语在表层结构中不 必移位。由于没有形式验证,母语者完全凭感觉来判断,所以带来了一些问题。 (1)胡雪岩实在猜不透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高洋 《红顶商人胡雪岩》)¨ [收稿 日期]2008年 1月 14日 [定稿 日期]2008年 6月 5日 笔者在 “新世纪第 四届现代汉语语法 国际研讨会”(2007年 8月 ,西宁)发表 《疑 问范畴中的形式与标记》,获得语 法新秀一等奖 ,本文系 由其 中第 四节扩充修订而来 。感谢邵敬敏、袁毓林、戴耀晶、王洪君、张伯江等几位先生及李胜 梅老师、张秀松师弟的宝贵意见。本文问卷调查,得益于李胜梅老师及陈振宁、刘承峰、王晓凌 、李君、邱斌 、李湘、朱庆 祥、赵秀铂等,以及北京大学参与讨论的师弟师妹们的大力协作,一并予以感谢 。文中所涉疑问现象原称作 “语用疑 问”,感谢 《语言科学》匿名审稿人的意见,现改为 “非典型疑问”。当然 ,文中错谬之处,一律由作者本人负责。 [1]本文示例语料主要来 自北京大学 CCL语料库 ,但极个别例句用 了百度的网络语料 。 337 维普资讯 语言科学 2008年 7月 (2)天赐问老师怎不去找女人?(老舍 《牛天赐传》) (3)我就不明白他们要那些狮子干吗?(老舍 《四世同堂》) (4)你告我你们领导的电话号码是什么?(王朔 编《辑部的故事~ 甜蜜的腐蚀》) 上述4例若译成英语,一般应是陈述句。可是在真实的汉语语料库中,对上述句子,汉语母语者在 “?”号 的使用上相当宽容。上面4例在原文中都用了问号,然而这是否真的符合大多数汉语母语者的语感呢?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现象涉及某些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