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最后的老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巴最后的老车   果要看30多年前的中国,就去古巴;如果要看40多年前的中国,那就去朝鲜。某种意义上,这可能是一个正确的说法。朝鲜近在咫尺,关于它的故事,我们已经听说很多,但是古巴,对大多数人却依然模糊。   今年的春夏之交,《汽车消费报告》记者辗转20多个小时的飞行,来到了古巴。飞机降落,时值中午,对这个西半球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一直在想,我的第一印象会是什么?结果却是,我们在一种抑郁的气氛中,审视这个似曾相识的国家。   不那么发达,机场简陋,那些我们见到的人,很少浮现笑容,做事则显得官僚或者莫名其妙。没有几个人,但是出关花了我们恨不得一个小时的时间。更令我们不悦的是,都是同样的手续,就有一个同行者被迫交了7美元罚款才得以出关,看不出来对中国人的友好。   中饭在机场餐厅解决。盘子里给的一小份米饭似乎告诉我们这个国家的生存状态,但两个驻店的吉他老歌手在身边悠扬地歌唱中国很多人都熟悉的古巴民歌《鸽子》,让我们缩短了对这个国家的距离。   窗户外面的跑道上,很少有飞机起降。一些穿制服的人在外面来来往往,男男女女有的甚至勾肩搭背。西班牙语演唱的《鸽子》在餐厅飘扬——当我离开可爱的故乡哈瓦那,你想不到我是多么悲伤。天上飘着明亮的七色彩霞,心爱的姑娘靠在我身旁;亲爱的我愿同你一起去远洋,像一只鸽子在海上自由飞翔……   感伤的歌曲让人思乡。我们想让老歌手唱一首中国歌曲,不会,那会不会美国歌曲《昔日重来》,会。两曲唱罢,给钱。在这个餐厅里,我们觉得和西方的国家似乎也没有什么两样。但中国产的哈瓦那机场廊桥,接我们的宇通的大巴和会说汉语的古巴女导游,让我们清醒,这个国家离中国更近。   好了,现在说说接下来三天里最让我感叹的事情,古巴竟然是一个老式汽车驱动的国度,这些在中国早就应该被报废多少次的汽车,竟然还在这里横冲直撞。   起初,出机场,在外面看到这些老式汽车停在那里,我们一顿狂拍,以为那种街景可遇不可求。谁料到,在古巴,那种过去只有老电影里看到的汽车比比皆是,虽然摇摇晃晃开过来,但在我们这些来自异邦的人看来,非常招摇或者拉风。   热带草原气候下的古巴,5月气温已经是我们这里的夏天。没有空调,没有安全带,但在这些老式汽车上的人们,却似乎非常享受。他们挤在一起,呼啸而过的劲头,让我一下想到多少年前,我在烈日炎炎下,坐在解放牌卡车里去上海的自豪情景。   这些老车大多是1950年代美国产的雪佛兰、克莱斯勒经典款汽车以及前苏联时代的拉达、波罗乃兹等老一代中国人熟悉的汽车。当然,还有一些来自欧洲的老式汽车,比如菲亚特,比如奔驰,比如路虎,甚至我还看到了来自北汽的著名的212吉普车。   所有这些车,以美国通用汽车出品的雪佛兰居多,不少车换上了手工敲打的飞机状车标。如果说古巴有汽车文化,那么这或许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自苏联和中国的老车可以理解,为什么古巴有那么多来自美国的老车?   “革命胜利”   那都是1959年“革命胜利”前的汽车,古巴女导游告诉我们。“革命胜利”是她介绍古巴的时候,频频出现的词汇,就像我们说“解放”前和“解放”后一样。   这让我马上产生的联想是,1959年革命胜利前,这么多时髦的汽车穿梭在哈瓦那的大街小巷,古巴该是多么声色犬马的地方。多少年过去,城市破败了,汽车则老得不像样子了,但却还活着,还担负着人民日常生活重要的移动工具,这又是多么魔幻的现实!   必须要说说当年的那场革命。关于那场革命,我们知道的主要是两个人,一个是菲德尔·卡斯特罗,另一个是切·格瓦拉。他们组织武装推翻了亲美的巴蒂斯塔政权,然后成立了古巴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政权。   有点意思的是,巴蒂斯塔是穷人出身,早年当政还赢得人民爱戴,下台后想卷土重来,就通过搞政变的方式,最后演变成了独裁者。菲德尔·卡斯特罗则是富人出身,想通过选举上台,结果被独裁者浇了一盆冷水,被迫搞武装斗争。   那场革命让古巴的富人都纷纷逃亡,很多去了美国,他们的财富则被充公,产业、别墅,包括各种新款的汽车都被菲德尔·卡斯特罗拿来同国民共享。直到今天还在古巴道路上开来开去的老车,让我对那场革命有些思考。   自从19世纪末从西班牙独立后,古巴像其他拉丁美洲国家,出现了一个现象,国富民穷。原因是,西方政经体系的引进大多数给了西方列强机会剥削拉美资源,并且让很小部分拉美国家的精英团体变得暴富,而大部分的民众因为资源剥削,土地私有化,变得连以前的自足都达不到。   菲德尔·卡斯特罗搞独立,并非是说古巴当时不是独立的国家,而是希望摆脱对于西方国家的依附,也就是美国的控制,达到政经系统独立。   革命胜利后,古巴开始没收土地和私有财产。土地、商业、公司的拥有者、上层和古巴中产阶级遭到了国有化,其中也包含菲德尔·卡斯特罗家族所拥有的农场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