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堂蒜薹之歌》的现实之歌
摘要:莫言的文学创作一直坚持着对人的关注,却不自觉的走进了人所生存的现实社会。《天堂蒜薹之歌》作为莫言早期作品,所呈现的现实关注,奠定了他的文学基调。本文试图探讨莫言在文本中针对“蒜薹事件”所显露的现实批判以及挖掘高马和金菊爱情悲剧的成因。
关键词:现实、爱情、悲剧
“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近了政治。小说家总是想关心‘人的命运’,却忘了自己的命运。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这段话是莫言在《天堂蒜薹之歌》出版卷首写的。这部仅用三十五天写就的小说是作家面对现实久不得宣泄的欢唱。在八十年代文学刚刚远离了政治束缚的时代,作家却又在无意间和现实碰撞。小说写了官吏欺农抗弄、农民愤而反抗的蒜薹事件,又写了高马和金菊二人在当代社会的悲剧爱情。作家本出自对人的关注,结果却不自觉的关注了压抑人的现实,在暴露中寄予了作家的社会理想。
一、“天堂县”的现实批判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早已有写丰收成灾的作品,如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茅盾的《春蚕》等。百姓丰收的希望后,是接踵而至的幻灭。外来经济侵入,社会动荡不安,农村经济瓦解是造成灾难的原因。但是传统农村经济在下的瓦解,又带有着历史前进的必然。农村中个人的悲剧在历史的进步中得到了补偿。然而莫言在《天堂蒜薹之歌》中写的丰收成灾,不得不引起思考。丰收成灾发生在当代改革开放后,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的经济上升期。思考过后,作家毫不留情的揭露了灾难的成因,没有一丝含蓄:官僚主义的盛行,贪污腐败的滋生,脱离群众的作风。
“蒜薹事件”本是可以避免的,却发生了。“蒜薹”价格的不断提高,使天堂县领导者看到了其中的利益,于是天堂县决定大面积种植蒜薹。然而决策者却忽略了后期一系列问题。当因蒜薹滞销,百姓心急如焚的时候,领导不但没有及时出面解决问题,反而自己躲了起来,拔掉电话线,不露面。同时暗中抓紧对百姓盘剥,增收更种名目的税费。当百姓砸碎玻璃、割破沙发表示不满的时候,他们仍旧不出来解决问题,反而增高院墙。天堂县的县长仿佛是一地的土皇帝,掌握一方的霸权。中国有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古话,可是就因是县长的车出了命案,就可以赔几千元钱就解决问题。轧死一条生命比随便的碾死一条臭虫好不到哪里。况且天堂县小小的狱警都可以被称为政府,采用粗暴无礼的方式对待犯人。百姓生活在新社会的水深火热之中,真是莫大的讽刺。
面对这样的政府,百姓发出了呼声:“我恨你们,但是我不恨社会主义”,“我很你们打着共产党的旗号糟蹋共产党声誉的贪官污吏”。这作品中人物的声音,难道不是作者的声音吗?作者借书中人物的嘴,说出了他内心的愤怒,他,对这个世道的不满。作者饱含着对社会主义的期待,期望过高,也才有了失望。小说最后是媒体的报道,“蒜薹事件”得到了解决。相关的领导和涉案人员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是插入的最新消息说涉案的领导在革职后又重新启用,明显是惩处力度不够。法律的平等性,受到了践踏。这样的事情在现实中不也是常见。这不加保留的书写,显得对这个社会政治太过残忍了。然而,这却是莫言对正义和真理的坚持的有力的呐喊。这样的大声疾呼,这样的直白暴露,又不得不为莫言捏着一把汗!
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上说:小说家是社会中人,他自然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但小说家在写作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作人来写。只有这样,文学才能发端事件,但超越事件,关心政治但大于政治。莫言站在“人”的立场上,更是站在大多数人民的立场,闯入到难以把握的政治禁区,他甚至是抛弃了个人的“生死安危”!他奔流着炽热的情感完成了他的这部《天堂蒜薹之歌》,而非歌颂似的站在政治的角度,唱尽满是太平盛世。而这样的写作风格,在后来的诸多作品中得到了坚守。
二、“高马、金菊”的悲剧爱情
“蒜薹事件”饱含的是政治的批判,而高马和金菊的爱情则是当代农村真正的悲剧。悲剧和时代错位,或许正因为不该发生却发生了,也才更血淋淋的刺痛人心。高马、金菊的悲剧爱情是和当时城市中自由的爱情相对照的,且潜在着城与乡,文明和愚昧的比对。
造成高马和金菊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农村经济的不发达。百姓生活穷苦,为了繁衍后代,不得不采取换亲的形式。在旧社会,换亲的发生似乎很正常,然而当换亲发生在80年代,就显得不可思议了。恋爱不自主、婚姻不自主,这早已在“五四”启蒙时代讨论过的话题,又重新摆了眼前。“五四”启蒙的不彻底,值得深思。时间流走了七十多年,只可惜,陋俗依在。虽然城市的街道满是些簇拥搂抱的自由恋爱的男女,而乡村中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可思议之余,我们感叹的是生存的无奈。只有金菊成为这“三换亲”的牺牲品,才能给四十多岁的“大哥”找到媳妇。她任由着父亲、母亲、兄弟的摆布,嫁给她自己并不爱的人。她,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作为他们的私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