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字×100条=一本杂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40字×100条=一本杂志   香港多久没有一本属于自己的杂志了?   当然,你会提《壹周刊》,但现在娱乐新闻的制作部门都已经挪到内地,《壹周刊》的地位名存实亡。更何况它的内容只是针对富豪、明星的八卦,对香港的本土文化还是少有涉猎。   所以2013年3月创刊的《100毛》可以让香港人称赞“有如当年《》”也不足为奇。对于一本杂志来说,《100毛》是一个奇怪的名字,不加以注释不足以说明这本杂志到底是卖什么的。这本杂志的封面上有一行小字:每周100条最注目话题。最注目又称most,按照广东话的谐音,杂志被取名为《100毛》。   翻开这本杂志,100篇文章以编号的形式按次序排列,每篇字数不超过240字,文章以广东话写成,杂志口号是“看得完,刚刚好”。   自2013年3月创刊3个月后,每本售价10元港币的《100毛》就已经达到了收支平衡。创办者声称,《100毛》目前的印刷量是每期9万本,实际销售量在7至8万本左右。在总人口只有700多万的香港,一本杂志能有这样的销量并不多见。   3个前音乐人创立这本杂志的时候,心中的目标受众是香港的年轻人,他们自己也不过30岁左右。陆家俊和姚家豪曾是香港商业电台的DJ,徐家豪则是一名填词人,师从林夕。因为彼此的名字过于相像,3人反而更常用自己的别名陈强、阿Bu和林日曦。   湾仔的一幢旧民宅9层,《100毛》15名编辑挤在租来的80平方米里,电梯闷热狭小,屋子里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果你在这个环境下听人谈论“因为仍然相信纸张带来的阅读体验,所以在‘纸媒已死’的论调之下还是投身了纸媒行业”,“理想主义”是你首先想到的词。   “我不认为iPad是杂志最好的载体,iPad仍然太重了,而且,只有花钱买然后握在手里的东西,人们才会珍惜阅读。”陈强对《第一财经周刊》说,在香港,杂志往往因为夹带大量广告显得厚重,不便携也不利于看完,而他要做一本“看得完”的杂志。   在你阅读《100毛》的时候,你的感受不会和传统杂志相同,你更像是在看网络段子的纸质版本。“你在那些平台发内容的时候都是少字多图。一本属于这个时代的杂志也有这些特性。”林日曦说。   “短、笑、港”是《100毛》的选题标准。这本杂志的目标市场只有香港,所以内容都与香港人的社会和职场生活息息相关。《100毛》曾经写过一个有关“古惑仔”的专题,选题灵感即来自编辑部的一个疑问:香港的古惑仔都去哪里了?这个曾经在香港电影里被写过无数次的人群,正随着社会的变迁而淡出香港人的视线。   这个专题开篇标题《黑社会鸡精班》使用的是古惑仔向人讨债时常常用来刷在墙上的那种红色油漆一般的质感,字体也是一样。“鸡精班”意指高强度补习班,这里指通过一个专题你就能了解古惑仔的全部。全专题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两位古惑仔在社团里的职位,夹带着故作神秘的虚荣感;第二部分是列出香港黑社会分管区域和古惑仔出没的地点,而今已经成了拆迁地或者购物区。最后则是点评古惑仔电影。   从香港的传统老街被拆迁到职场同事关系,从政治选举到香港人均收入增长缓慢,这本杂志以非常港式的遣词造句,尝试用调侃和吐槽的方式讨论这些问题,同时也传达着鲜明的立场和观点。   与本地文化高度贴合的特点是《100毛》迅速走红的卖点。在其中一期杂志中,《100毛》列举了如何和老板装朋友的7种方法,建议都刻意写得谄媚夸张。而网络传播最多的是怀念黄家驹的特辑。   和大多数幼小媒体的做法类似,《100毛》以免费的社交媒体作为宣传平台─这本杂志的启动资金只有陈强、阿Bu和林日曦三人自筹的100万港币,刨去创刊前刊登在香港地铁站的海报广告费用、印刷费和发行费用,他们已经没有余钱做更多的广告了。   这种情况下,这本杂志的做法是,让表现形式更利于互联网传播。   《100毛》利用文章短小的特点,有意把每篇文章的大小都设计成刚好能够被手机的摄像头完整拍下的尺寸。由于图表更容易被拍成照片,每期杂志大约有70%的文章以一张信息图或者表格的形式呈现。   “如果打开一本杂志有个很吸引人眼球的图表撞入你的眼睛,它就很容易被记住。”陈强说。   “我们很在意文字呈现的模式,如何让读者总有读到新杂志的感觉,总是有惊喜,这是我们考虑的问题。”林日曦说,《100毛》平均每3期改版一次,而每个专题的排版样式、字体都只会使用一次。   这种编辑方式也影响到了文字写作的思维,《100毛》要求文字编辑在动笔写稿之前都要想好如何排版,以及如何配合版式调整写作的语气和句子的长短。所以在《100毛》并不设记者的岗位,所有人都是编辑。   图文化加上印刷体的本地方言,成功地引起了读者传播的兴趣。创刊至今5个月,《100毛》在Instagram上分享的照片一共被读者标签了5000多次。陈强说,读者会把7-Eleven上架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