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ch12-冻疮.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床表现 1.本病多见于儿童、女性,或久坐少动、活动较少的老人,或低温下常接触冷水和长时间处于湿冷环境及野外工作者。 2.好发部位:冻疮容易发生在身体的外露部位和血液循环不良的四肢末梢,如脚趾、脚跟、手背、手指伸侧、耳廓、鼻尖等处。 孙丽芳 主治医师 第四节 冻疮 概论 冻疮是冬季常见的一种以手指、手背、足背、足趾、足跟、耳部等暴露受冻部位,出现红肿发凉、瘙痒疼痛、甚至皮肤紫暗溃烂为主要特征的局限性瘀血性红斑性或疮疡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冻伤。 《诸病源侯论》称本病为“冻疮”、“冻烂疮”,《外科正宗》称之为“冻风”,《医学入门》称之为冻裂等。本病主要是冬令之时,因寒邪侵袭,搏结于气血,肌肤失却温煦,引起局部血脉凝滞所致。 病因病机 1.阳虚寒袭 素体阳虚,复加外寒侵袭,寒凝肌肤,阳气不能外达,皮肉气血受寒则收引凝涩,运行不畅,气血凝滞肌肤而成。 2.暴受寒邪 暴感寒邪,寒凝血瘀,肌肤失养,或暴寒即热,以致冷气与火气相搏,致气血瘀滞,溃烂成疮。 3.寒化热毒 冻损疮破,复染邪毒,寒化为热,热胜肉腐所致。 总之,冻疮的发病机理与素体阳虚,触冒风雪寒毒之气均有关。《外科启玄》指出:“冻疮多受其寒冷,致令面耳、手足初痛次肿,破出脓血,遇暧则发热。亦有元气虚弱之人,不耐其冷者有之。” 病因病机 西医认为,冻疮是由于气候寒冷、潮湿引起局部血管痉挛、淤血而发生的。 轻的血管壁遭到破坏,血管内的液体渗出,因组织液回流不畅,渗出的液体不能即时回到血液中去,于是就出现红肿,刺激感受器,产生灼痛、发痒的感觉。 严重的血管被冻坏,血液循环受阻,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溃烂、不易愈合。 临床表现 3.皮损特点:初起为局限性充血性紫红色红斑,境界不清,中央青紫,边缘呈现鱼红色,触之冰冷,压之苍白退色,撤去压力则又缓慢恢复红肿色泽。 继而肿胀,皮色紫红,或有结块,甚而肌肤拆裂,局部灼痛瘙痒,遇热尤甚,严重时可有大小不等的水泡、血泡,如无染毒,则逐渐消肿,或疮破后形成溃疡,愈合甚慢。 随后结成紫黑痂皮,不久即脱落而愈,可留瘢痕及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自觉麻木、胀感,得暖后患处皮肤瘙痒不适,遇热后尤甚,溃疡后疼痛。 4.病程特点:经过缓慢,天暖自愈。每年冬季易发。 损美评价 【损美评价】 本病好发在对人体容貌和形体美审美具有关键意义的部位,如手、面颊、耳廓等,反复发作后患处皮肤颜色加深,故对整体的美造成影响。主要是影响肤色的均匀柔和,影响视觉上的审美感受。 治疗 一、内治 辨证论治 1.寒侵血瘀 症状:局部皮肤漫肿麻木发凉,皮色苍白或紫暗,触之冰凉,遇热痒疼相兼,可见水肿性红斑,或起水疱,发痒,灼痛,感觉迟钝。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 治则:温经散寒,祛瘀通络 方药:当归四逆汤或桂枝汤加减。寒盛血瘀甚者,可酌加麻黄、川芎以活血散寒 治疗 2.寒郁化热 症状:病变局部红肿灼热,遇热疼痒相兼,水疱破溃露出溃疡,创面溃烂渗液,全身可伴轻度发热。舌质红,苔微黄,脉细数。 治则: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方药:四妙勇安汤加味。疼痛较甚者可酌加乳香、没药、红花。 3.阳虚寒袭 症状:平时畏寒,形寒肢冷,面色晄白少华,四肢不温,每于天冷低温则发病,病变局部肿胀冷痛,肤色青紫,局部漫肿或起大小不等的水疱、血疱,遇热痒疼相兼,疱破露出溃疡,或溃疡日久不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涩或迟沉细无力 治则:益气固本,扶阳通络,敛疮 方药:玉屏风散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化裁。 治疗 外治 1.早期未溃者选用当归、红花、川乌、草乌各10g,煎汁,先用药汁熏后浸泡,红肿或多形性红斑阶段,先用红灵酒外涂,或敷独胜膏,或外用紫色消肿膏(紫草、升麻、贯仲、赤芍、当归、白芷、红花、羌活等) 2.白萝卜自然汁:白萝卜切成丝,放在锅内加热(不能加水),萝卜汁自然溢出,盛盆内,温度40℃左右,患者泡洗患部,冷再加热,泡洗两次,连用2~3天 治疗 3.红灵酒:当归、肉桂各60 g,红花、花椒、干姜各30 g,樟脑、细辛15 g,用50%的酒精1000毫升泡7天备用。用时取出涂患处,轻柔按摩,适用于红肿痛痒未溃者。 4.生姜25 g、白萝卜1个、白附子0.5 g、桂枝25 g。上药一同水煎,趁热洗过,连洗2天,即可痊愈,以上为`1天的量,早晚各1次。本方适用于冻疮未溃时的治疗。 治疗 针灸 1.毫针刺 取大椎、阿是穴。气血虚弱,肾阳不足者配足三里、脾俞,寒邪外侵,脉络瘀阻者配肝俞,手背冻伤加合谷、外关、八邪、阳池,足趾冻伤加昆仑、行间、足临泣,重症冻伤加涌泉、曲池,或取神阙、关元、气海、命门、肾俞。中等刺激,每日1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同时可配合艾灸治疗。 2.艾灸疗法 主穴为阿是穴,配穴取大椎、足三里、涌泉、合谷。隔姜灸,每日1~2

文档评论(0)

挺进公司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